寫了二十年高考作文的作家韓浩月今年高考他寫了啥?
有這樣一位作家,他對每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充滿期待:寫作文前,他會把手洗干凈,把指甲剪干凈,換上正式的衣服,坐在書桌前開始動筆。這是這位作家獨有的“高考儀式感”。他叫韓浩月,他將自己二十年來寫作的高考作文,收錄到新書《文章之韻》中,希望通過對高考作文的總結,為考生提供經驗借鑒。
又到一年高考時,6月7日上午的全國高考語文剛剛結束,韓浩月就從媒體披露的高考語文試卷里挑選自己喜歡的考題,進行作答。他挑選的是天津卷有關“煙火氣”的考題。“這個感性,貼合我的風格。”韓浩月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閱讀完材料,從上午11點半開始寫,用時大約30分鐘,寫出了一篇989字的作文。
“這是對疫情期間生活缺失的那部分的感慨,兩三個月見不到街、人、煙火氣,當這些重新回來的時候,覺得往年很平常的這些無比珍貴。”韓浩月坦言道。
相比數理化,人們為何更加關注熱議高考作文?韓浩月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寫作”是一件門檻比較低的事情。“寫作并不高深,簡單來說就是‘說話’,以說話的方式把想表達的內容表述出來,就是寫作。”在他看來,真正大師級作家的寫作都比較口語化,他們會將自己的生活、思想匯聚成口頭表達,再用文字體現出來,傳遞給讀者。
韓浩月還認為,“懷舊”是另一個原因。高考作文讓大家回想起當年參加高考的情景,人們通過討論高考作文,回憶上學時的美好時光。“高考作文為人們提供了表達觀點的機遇”,大家在討論作文的過程中尋找共同語言、折射內心對現狀的看法、表達對社會現象的觀點。
附:考題選擇:天津卷
原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煙火氣是家人團坐,燈火可親;煙火氣是國泰民豐,歲月安好;煙火氣是溫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護,也需要奉獻和擔當。尋常煙火,就是最美的風景。
你對這段話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寫作者:韓浩月,作家、評論人,未參加高考。
最近每晚都去家附近商場邊的一條小街閑逛,著了迷一般。巷子長不過兩三百米,店鋪不大,每家每戶緊緊挨在一起,霓虹招牌錯落有致,經營內容也大不一樣,有飯館、小酒吧、超市、蛋糕店、花店、寵物店……有時逛一遍還不夠,要來回多走幾遍。
我對手里領著的小朋友說,香港、澳門有許多條這樣的小街,這條,是屬于我們的小街。這樣說的時候,幾家飯館門口冒出的熱氣、香氣涌了過來,這一瞬間仿佛五官全開。我繼續對小朋友說,要照顧好這些店,保護好這些店,離開了它們,生活會少許多滋味。
大口呼吸小街上彌漫的氣味,身體里的古老基因在被不停地喚醒。腦海像《瞬息全宇宙》這部電影的畫面一樣,不停快速切換著一些記憶與場景,我想抓住其中的幾個片段,但卻需要花費不小的力氣,有關炊煙、食物、人群、擁抱與愛等等,變得不必再那么具體。唯有此刻,如此真實,讓人眷戀,不舍得它消失。
這個時刻,讓人覺得充滿了安全感,一條小街就是“全世界”。
我想起童年時的鄉村,天色將晚暮色四合時,怕黑膽怯的兒童紛紛拔腳奔跑,他們奔往的方向,無一例外都是冒著炊煙的地方;我想起少年時打著手電筒閱讀《聊齋志異》,每每看到“人煙”字眼,膽戰心驚的感覺便會被驅散……
現在我覺得,成為那些野心勃勃征戰四方的英雄固然值得追求,但守住一小片土地并在此生老病死,也未嘗不是無憾的活法。
一個人來到一個地方,不管用什么辦法,他生了火,有了煙,于是慢慢地更多人圍過來,他們形成了家庭、村落、小鎮、城市……城市大了,開始分區,住在某個區域里的人,活動范圍慢慢地固定,去哪家早點鋪買早點,去哪家菜市場買菜,去哪家餐館請遠道而來的朋友吃飯,去哪家影院看電影……
這些日常,組成了一名普通人的煙火,煙火不散,人的眷戀就會永恒。
我去別的城市,也往它們煙火氣最濃的地方走。手里拎滿了各個小店里買的東西,假借買東西的機會多和人說說話,更多時候是豎起耳朵聆聽分辨那些六七成聽不懂的地方口音,偶爾躲在一旁用手機拍下一張張照片……我像個貪婪的收集者,企圖把那些面孔、聲音、氣味,都裝進自己的手機里、大腦中,等待需要的時刻,再把他們調集出來,以慰寂寞。
但只要在別的地方多呆幾天,就會想念自己家附近的小街。那兒雖然不是故鄉的街,但卻提供了一種暫時的歸屬感。我知道,我想把這歸屬感變得更長久的沖動,和歷史上那些一個人從很遠地方走來,在一片陌生土地上第一次燃起煙火的人,是一模一樣的。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