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中考作文
根中考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根中考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根中考作文1
每到了課余時間,我都會像如約一樣來到校園后面的小樹林里,這里像搭了天篷,枝葉蔓披,鳥語花香。沁人肺腑的空氣使醫藥相形遜色。林中明暗相映,暗的是地上的苔蘚地衣,明的是一排排挺拔的樹木。
這片樹林可能有些年頭了,有些樹都長得好粗了。其間一株老槐樹參天聳立,兩個人才能抱住。高高的枝丫伸向藍天,吸吮陽光。那密密的一叢叢綠葉中,開著一串串白中透黃的花朵,散著幽香。它像一個天然的大帳篷,遮住偏西的陽光,更像一位年老的卻不失魂魄的勇士鎮守著這林海。
我一到這里,那個守林的老人就像老朋友一樣向我說個不休:這些樹不費人心,定期除蟲即可,既不需施肥,也不需澆水,僅靠抓住這沃土,足夠了!我品味著這位守林人的話,目光掃落在潮濕的地上。猛然間,老槐樹腳下一段從泥土中撅出的堅實而突兀的根映入了我的眼簾,不知在泥土中埋了多少年,暗無光澤,褶皺縱橫;也不知多少次風吹雨打把它沖刷,傷痕累累,裂口條條;更不知它有多少子孫,瞧,那末端分成無數條根,悄悄潛入土中便不見了蹤影,也許數也數不清吧,從粗根到細根,從微根到毫根,深深插入地下,密密長滿沃土。這不正像一只伸進沃土的飽經風霜的大手嗎?
正是這些不起眼的根啊養育了參天聳立的大樹,這些根吸取那蘊藏在泥土中的養料,源源不斷,毫無保留地輸送給干、枝、葉,讓大樹永遠煥發無盡的青春。但當人們看到那大樹粗壯的枝干,濃綠的葉子,艷麗的花朵,碩碩的果實時,又有誰能想起那深埋在地下的根呢?可是,它卻毫無怨言,一如繼往地奉獻、奉獻……
不知什么時候起風了,樹枝也開始搖曳起來,林中也蕩起了浪潮似的歌,或許是唱給那些根?……霎時間,我的腦中也翻起了這樣的浪潮,一個個熟悉的普通的身影從眼波中走過:辛勤的教師把自己所有的精華無私地灌輸給祖國的未來;煤炭工人整日在黑暗的地下開采,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動力;樸實無華的農民工勤懇勞作,為城市的繁華奠定根基……
這數不清的樹根、默默奉獻的樹根其實不就像那中華民族的億萬兒女嗎?就是這億萬條根,緊緊抓住沃土,默默獻出一切,讓中華的大樹永遠繁茂,永遠屹立于林海之巔!
根中考作文2
“同學們,俗話說,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大家利用假期到胡同游學,逛北京胡同、吃北京小吃、聽京腔京味,領略了京味文化和風土人情……”在匯報的臺上的我侃侃而談,介紹著同學的游學收獲,分享著自己的'心得。臺下的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不住點頭,老師也一臉贊賞。
這是一個月前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一項作業——“游北京胡同,品京味文化”。
作為北京長大的我,說起胡同,既熟悉又陌生。聽爸爸說,我家從前就住在東城區的一條胡同里,因為老城改造,胡同拆遷,我們就搬離了原來的胡同,住進了樓房,但我對胡同生活一直滿懷憧憬。
這次游學作業,真是一個重溫胡同風情文化的絕好機會。爸爸自愿為我當向導,游學簡直就是一次尋根之旅了。我們行走在胡同里,爸爸給我學著老北京賣東西的吆喝聲,“賣豆汁兒咧,麻豆腐……”、“磨剪子咧,戧菜刀……”、“冰糖葫蘆兒”,京腔京韻在胡同回蕩,我置身其中,親身感受著北京胡同的安靜和諧和恬淡的生活氣息。
“看這兒,這個是老北京門墩,那個是磚雕,雕刻的是馬上封侯和四季平安,哎!這樣的老物件兒現在已經不多了”爸爸的語氣略顯沉重。這是他小時候常走的胡同,胡同里記錄著他的童年趣事和他的回憶,聽著爸爸娓娓道來,我仿佛也回到了那個講究門當戶對、對未來美好期盼都要刻在建筑上的年代。
離我家胡同不遠的玉河源頭,東不壓橋下湖水清澈,幾只頑皮的鴨子在聚會覓食,層層漣漪劃破了靜靜的湖水,我咔嚓咔嚓拍著照片,紅橋、碧水、歡快的鴨子,記錄著北京胡同的光與影。
游覽的過程中,我對北京胡同感覺越來越親切、對胡同文化理解越來越深,一種自豪感和認同感油然而生。
回來后,一直內向的我自告奮勇收集同學的照片,制作記錄同學們的游學經歷的視頻短片,努力在匯報課上盡情展現胡同文化和北京歷史。
北京的胡同,就是我的根,她滋養了我的精神,鼓舞了我的勇氣。我感覺,自己仿佛是一棵小樹,在北京胡同文化的沃土上開始生根發芽了。
我要汲取多方面的營養,自信、自強,為將來展現北京的風采而奮斗,做北京城的未來的創業者和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