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研真題:中醫綜合題模板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考研真題:中醫綜合題篇一
a、朱丹溪 b、劉完素 c、張從正 d、張元素
2.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所闡述的陰陽關系是
a、陰陽轉化 b、陰陽互根 c、相互對立 d、相互消長
3. 下列各項中,宜遵循五行相生規律施治的是
a、水不涵木 b、水火不濟 c、水不疏土 d、木火刑金
4. 化生“涎”的臟腑是
a、腎 b、肺 c、脾 d、肝
5. 肝能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機理是
a、調和氣血 b、調暢情志 c、調暢氣機 d、調節血量
6. 下列各項中,對氣機升降運動起樞紐作用的是
a、肺主呼氣,腎主納氣 b、心火下降,腎水上濟
c、肝氣主升,肺氣主降 d、脾氣主升,胃氣主降
7. “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靈樞·本藏》)的生理基礎是
a、元氣充 b、衛氣和 c、宗氣足 d、營氣盛
8. 分布于上肢內側前緣的經脈為
a、手太陰肺經 b、手少陰心經 c、手厥陰心包經 d、手太陽小腸經
9. 風邪傷人,痛無定處,所體現的是
a、風為陽邪 b、風性數變 c、風性開泄 d、風性善行
10.“脈凝泣而變色”(《素問·五藏生成篇》)的原因是
a、多食咸 b、多食苦 c、多食甘 d、多食辛
11. 患者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其病機是
a、氣陷 b、氣閉 c、氣脫 d、氣亡
12. 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內風”的是
a、血燥生風 b、陰虛風動 c、風中絡脈 d、熱極生風
13.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屬于
a、陽病治陰 b、陰病治陽 c、陽中求陰 d、陰中求陽
14. 陰虛之體,慎用溫熱之劑屬于
a、熱者寒之 b、用熱遠熱 c、陰中求陽 d、因人制宜
15.最早提出診脈“獨取寸口”的醫籍是
a、《內經》 b、《難經》 c、《傷寒雜病論》 d、《脈經》
16. 癥見表情淡漠,喃喃自語,苦笑無常者,其病機是
a痰氣郁結,蒙蔽心神 b肝風夾痰,蒙蔽清竅
c陽明熱盛,擾亂神明 d氣郁化火,痰火擾神
17. 下列各項中,均屬于面色黑主病得是
a寒證、水飲 b腎虛、脾虛 c血瘀、濕證 d痛證、驚風
18. 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呃逆常見原因的是
a進食倉促 b熱邪客胃 c胃氣衰敗 d食積腸腑
19. 癥見中午寒戰,午后發熱惡熱,隨后汗出而熱退,每日1次者,屬于
a少陽病 b陽明病 c瘧疾 d濕溫
20. 下列各組脈象中,脈位相反的是
a浮脈與虛脈 b濡脈與弱脈 c洪脈與細脈 d芤脈與革脈
21. 癥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脈浮緊,伴咳喘痰黃,大便干結者,證屬
a表里俱熱證 b里實熱證 c表實寒證 d表寒里熱證
22. 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肝火犯肺證臨床表現的是
a面紅目赤,急躁易怒 b脅肋灼痛,咳嗽陣作
c 胸部疼痛,咯吐血腥臭痰 d舌紅苔黃,脈弦數
23. 下列各項中,不見表證表現的是
a風熱犯肺證 b燥邪犯肺證 c寒痰阻肺證 d風寒束肺證
24. 癥見陰部灼熱瘙癢,帶下黃臭,舌苔黃膩,脈弦滑數者,屬于
a肝膽濕熱證 b膀胱濕熱證 c大腸濕熱證 d濕熱蘊脾證
25. 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胃陰虛證臨床表現的是
a胃脘嘈雜,饑不欲食 b口燥咽干,脈象細數
c脘痞不適,干嘔呃逆 d大便稀溏,小便短少
26.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實證典型表現的是
a腹脹時作 b腹痛硬滿 c舌質絳紫 d舌苔厚膩
27. 癥見月經停閉,頭暈目眩,面色無華,肢體麻木者,證屬
a脾氣虧虛證 b腎精虧虛證 c肝血虛證 d心血虛證
28.六經病的傳變中,兩經或三經同時出現者,稱為
a 并病 b 合病 c 直中 d傳經
29.何首烏炮制的目的是
a便于貯藏 b 便于制劑 c改變性能 d引藥入經
30.白芷具有細辛不具有的功效是
a 解表散寒 b祛風止痛 c宣通鼻竅 d 消腫排膿
31既可用治熱毒血痢,又可用治冷積久病的藥物是
a白頭翁 b鴉膽子 c石榴皮 d五味子
32.具有祛痰止咳、殺蟲療瘡功效的藥物是
a芫花 b苦參 c 浙貝母 d雄黃
33.清熱利濕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用的藥物是
a茯苓 b薏苡仁 c白扁豆 d 白術
34.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山楂主治病癥的是
a疝氣疼痛 b積滯瀉痢腹痛 c蟲積腹痛 d產后瘀阻腹痛
35.宜入丸散,不入煎劑的藥物是
a 雷丸 b苦楝皮 c使君子 d榧子
36.牛黃、熊膽粉均具有的功效是
a平肝潛陽 b清肝明目 c化痰開竅 d 息風止痙
37.血竭入丸散的用量是
a 0.1-0.2g b 0.3-0.6g c 1-2g d 3-6g
38.既能益氣養陰,又能清熱生津的藥物是
a黃精 b 天冬 c 山藥 d西洋參
39.赤石脂、禹余糧均具有的功效是
a 固精止遺 b收斂止血 c 斂汗固脫 d斂瘡生肌
40.下列各藥中,外用能祛腐蝕瘡的是
a.膽礬 b 硼砂 c蛇床子 d硫磺
41.枳實具有的功效是
a行氣開胸、寬中除脹 b破氣消積、化痰除痞
c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d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42.外用攻毒殺蟲,內服逐水通便的藥物是
a 升藥 b 輕粉 c 砒石 d 鉛丹
43.酸棗仁湯中含有的藥物是
a. 川芎、知母、茯苓 b. 白芍、梔子、茯神
c.川芎、知母、茯神 d.赤芍、遠志、茯苓
44.天麻鉤藤飲中含有的藥物
a. 川牛膝 b. 牡蠣 c. 龜板 d.鱉甲
45.小陷胸湯中不含的藥物是
a. 黃連 b.大黃 c.瓜蔞 d.半夏
46.清氣化痰丸中不含的藥物是
a. 瓜蔞、黃岑 b.膽南星、杏仁 c.陳皮、茯苓 d.浙貝母、桔梗
47.以涼血止血、利水通淋為主要功能的方劑是
a. 八正散 b.豬苓湯 c.小薊飲子 d.陳氏萆薢分清飲
48.玉女煎的功用是
a. 清肝瀉火 b.清胃涼血 c.清胃滋陰 d.滋陰養肝
49.厚樸溫中湯的功用是
a. 溫中行氣,健脾和胃 b.溫中祛寒,消食除脹
c.疏肝理氣,溫中散寒 d.行氣除滿,溫中燥濕
50.敗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參益氣扶正的主要用意是
a. 益氣生津 b.實衛固表 c.資助汗源 d.驅邪外出
51.清燥救肺湯中配伍石膏的用意是
a. 傾瀉肺熱 b.斂肺定喘 c.除煩止渴 d.化痰止咳
52.患者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大便不通,偶可排出少量臭穢稀水,日晡潮熱,口舌干燥,脈沉實。治宜選用
a. 小承氣湯 b.大承氣湯 c.增液承氣湯 d.新加黃龍湯
53.患者平素飲食不多,常疲憊,每逢月經來潮兩脅隱痛,乳房作脹,經行量少而不暢,脈弦細。治宜選用
a. 失笑散 b.逍遙散 c.四逆散 d.越鞠丸
54.溫病后期,癥見形體消瘦,肌膚欠潤,夜間身熱,天亮熱退,飲食尚可,舌紅少苔,脈細數者,治宜選用
a. 清營湯 b.清骨湯 c.秦艽鱉甲散 d.青蒿鱉甲湯
55.患者心悸不安,胸痛如針刺而有定處,舌質暗紅,脈弦緊。治宜首選
a 桃核承氣湯 b 血府逐瘀湯 c瓜蔞薤白白酒湯 d 活絡效靈丹
56.患者咳嗽氣喘,咽喉干燥,咳痰不多,痰中帶血,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選用
a 瀉白散 b 定喘湯 c咳血方 d 百合固金湯
57.患者干咳少痰,咽干鼻燥,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苔薄白而干,脈浮,治宜選用
a 杏蘇散 b 桑菊飲 c 桑杏湯 d 止嗽散
58.患者心悸時作,受驚易發,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尿赤便干,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治宜選用
a 安神定志丸 b導赤散 c黃連溫膽湯 d天王補心丹
59.患者胸悶氣短,動則更甚,面白畏寒,心悸喘促,下肢水腫,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治宜選用
a 烏頭赤石脂丸 b 右歸飲 c真武湯 d 枳實薤白桂枝湯
60.患者胃痛暴作,惡寒喜暖,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脈弦緊。治宜選用
a 辛開苦降,緩急止痛 b 溫胃散寒,行氣止痛
c 健脾和胃,行氣止痛 d 理氣和胃,緩急止痛
61.患者干咳時作,饑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紅少津,脈細數。治宜選用
a 沙參麥冬湯 b 竹葉石膏湯 c生脈散 d麥門冬湯
62.患者飲食難下,嘔吐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形體消瘦,舌質紫暗,脈細澀。治宜選用
a 滋陰養血,破血行瘀 b益氣滋陰,活血化瘀
c 清熱涼血,破血行瘀 d 開郁化痰,活血化瘀
63.患者尿血日久,頭暈耳鳴,神疲乏力,腰背酸痛, 。舌淡脈弱,其辨證是
a膀胱濕熱 b 腎虛火旺 c 腎氣不固 d脾不統血
64.患者與人爭吵后,脅肋疼痛,遷延日久,隱痛綿綿,頭中煩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治宜選用
a 血府逐瘀湯 b 柴胡舒肝散 c 逍遙散 d 一貫煎
65.黃疸形成的關鍵病理因素是
a 熱邪 b 寒邪 c瘀血 d 濕邪
66.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安,悲憂善哭,多疑易驚,時時欠伸。治宜選用
a歸脾湯 b甘麥大棗湯 c 丹梔逍遙散 d 朱砂安神丸
67.瘧疾日久,遇勞易發,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短氣懶言,舌淡脈弱。其診斷是
a 嶂瘧 b寒瘧 c勞瘧 d正瘧
68.患者小便不暢,情志抑郁,脅腹脹滿,苔白脈弦。治宜選用
a 四逆散 b 木香順氣散 c 沉香散 d 五磨飲子
69 患者關節紅腫,疼痛劇烈如刀割,入夜尤甚,伴有皮膚紅斑,壯熱煩渴,舌紅少津。治療應清熱通絡,祛風除濕,又需
a 涼血解毒 b 化痰散結 c 養陰生津 d 養血化瘀
70.癡呆的基本病機是:
a 積損正傷,心神失養 b 髓海不足,神機失用
c 年老體衰,心脾兩虛 d 氣火痰瘀,上擾清竅
71.患者不寐,急躁易怒,頭暈目眩,頭痛欲裂,大便燥結,三日未行。治宜選用
a龍膽瀉肝湯 b 丹梔逍遙散 c 增液承氣湯 d當歸龍薈丸
72 下列屬于“虛則補之”針灸原則的是:
a 陷下則灸之 b菀陳則除之 c邪盛則虛之 d 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73.不屬于足少陽腎經腧穴的是
a 前陰病 b咽喉病 c 后陰病 d 足跟病
74.命門穴旁開3寸的腧穴是
a 腎俞 b腰陽關 c 稚邊 d 志室
75.治療胃病依據原絡配穴法應選用的腧穴是
a沖陽、公孫 b 章門、內關 c 豐隆、太白 d脾俞、中脘
76.陽經欷穴多用于治療
a腑病 b 臟病 c 血證 d 痛證
77 下列腧穴中,即屬于原穴又屬于輸穴的是
a 合谷 b太白 c 外關 d 足臨泣
78.針刺治療腹部的主穴是
a 中脘、天樞、足三里、三陰交 b 中脘、足三里、內關、章門
c 內關、天樞、足三里、內庭 d 中脘、章門、足三里、支溝
79.患者心悸時作,頭暈少寐,遺精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治療除主穴外,還應配
a 腎俞、太溪 b 肝俞、太沖 c 心俞、太淵 d脾俞、太白
80.下列各項中,不宜毫針深刺的是
a 體型肥胖 b秋冬季節 c熱證 新病 d 肢體部的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