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優秀教案
《草原》優秀教案
導語: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教案,歡迎閱讀。
《草原》優秀教案一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學本課生字,會寫這六個生字。
2、抓重點詞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有關草原的圖片、資料;預習課文。
教學重、難點:
抓重點詞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過程:
一、直觀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關草原的圖像,激發學生感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筆下,感受草原的獨特之美。請同學生們打開書,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畫出來先自己想辦法解決。
2、指導學生學習重點生字詞。
3、通過剛才的讀,草原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三、品讀課文,體會美景
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請自讀畫出有關句子,想想自己怎么從中具體感受到美的。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的?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學生談出從“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表示我的愉快”中感受到草原的美時,引導學生通過原句和“空氣清鮮,天空明朗”對比,體會兩個“那么”對草原空氣和天氣清鮮、明朗程度的描寫,并指導讀出這種開闊明麗的感覺。
若學生談“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一句時,可相機點撥“一碧千里、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指導讀出草原一片碧綠,廣闊無垠的美。
在老舍筆下草原無邊無際,而作者為什么說它并不茫茫呢?引導學生在繼續感受中體會。
3、作者初見草原就一下子被草原的天和草原的天底下一碧千里,廣闊無垠的美所吸引,讓我們輕輕的讀,感受草原的美。引導學生整體感受、朗讀。
4、想不想去草原看看,親自領略一下草原獨特的風光呢?播放有關草原的錄像,引導學生感受草原的美景。
5、在這碧綠無垠的大草原上,作者產生了什么感受呢?引導學生讀出作者的感受。
6、如果此時你是作者,你想說什么?做什么呢?請用簡練的語言寫出,并交流。
四、自主閱讀,感受人美
1、如果說草原的美已深深地留在作者的腦海,那么草原的人又是怎樣的熱情好客呢?請同學們自讀下文,想下文中每個自然段各寫什么內容?再用準確的詞語概括。引導學生練習給每段加小標題,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了草原人民熱情好客呢?根據學生的回答,理出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歡話別的內容。
3、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個方面?多讀讀,想想為什么自己感受深?
當學生談到歡迎遠客時,可引導學生讀初入草原時,“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望見河時的驚喜。
通過重點語句“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等想象主人歡迎遠客的情景,讀出迎客的熱鬧場面,體會蒙古人的熱情純樸。
當學生談到親切見面時,可引導學生拓展想象主客相互握手時,會說些什么?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當學生談到熱情款待時,可引導學生講講蒙古族人的風土人情,感受主人歡迎客人的隆重場面,并相機指名朗讀。
對于聯歡話別一段的`學習,可重點抓住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進一步感受美麗、寬廣、充滿生機的草原,養育了勤勞、純樸、熱情好客的人民,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誼。并相機指導朗讀。
五、指導寫字、積累詞句
1、仔細觀察文中的生字,和同桌說說自己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2、在剛才的復習生字中,你覺得那些字比較難寫呢?引導學生搞清難寫字的書寫要點,范字后指導學生練習寫字。
3、《草原》一文,意境深遠,語言優美,把你認為生動形象,印象深刻的詞句找出來和同桌交流后,抄寫在好詞好句本上。
《草原》優秀教案二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敘事散文。文章主要記述了作者到內蒙古草原訪問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盛情款待來訪各族同胞的動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
全文按照訪問的順序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作者初次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和感受。這一部分是寫景,作者用簡練、生動的文筆描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講作者訪問草原的經過。作者按照“遠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聯歡話別”的順序,描寫了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款待遠客的情景。這一部分是敘事,語言樸實、流暢,耐人尋味。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一類生字,積累詞語,運用關聯詞語造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讀書,用心感受和體會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2.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按照空間位置、事情發展、思想感情三條敘述的特點。
課前準備
1.布置同學搜集老舍先生的簡歷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關草原的文字資料、圖片、歌曲等。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草原嗎?誰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自由談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遼闊無際、一碧千里、牛羊肥壯、野花遍地,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圖或放映草原的錄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國現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帶著這種感覺寫下了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第十七課《草原》的。
5.板書課題:17 草原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要注意讀書姿勢要正確。
3.指生讀生字、生詞,教師及時正音。(可采用指名讀、輪讀、齊讀等方式)
4.你覺得哪個生詞的意思比較難理解,而你已經理解了,介紹給大家。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個別生詞意思:一碧千里、墨線勾勒等。
5.你覺得哪個生字容易寫錯,請提醒大家。
6.指生逐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讀錯的字詞。
7.默讀思考:課文的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內容?一會兒把你讀懂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8.學生讀書思考后回答問題,教師及時板書: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寫景)。
第2—5自然段分別寫:遠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聯歡話別(這部分敘事)。
三、精讀課文,理解和體會草原美景。
1.初讀課文后,草原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圍繞草原“景色美”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從哪些字詞、句子和段落感受到草原的美麗景色。
3.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草原景色的描寫和自己的感受兩個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寫:天空、空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線條柔美,羊群,等;感受: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駿馬和大牛靜立不動,好像……,等。
4,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同時,進行朗讀和背誦指導。
5.指導學生課上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師生回憶: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指一生背誦課文,全班背誦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體會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1.指生朗讀課文。
2.默讀思考、標劃:你從哪里體會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3.學生匯報,教師及時引導、歸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體會:
(1)遠道迎客——一群馬,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幾十里外歡迎遠客,等。
(2)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也不知道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內——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干部、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再舉杯,再回敬,鄂溫克姑娘既大方,又有點羞澀,等。
(4)聯歡話別——飯后,小伙子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等。
4.面對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我們”有哪些表現呢?(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描寫中,體會客人們的表現——有禮貌,親熱,一點兒也不拘束,依依惜別)。
5.指導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延伸拓展。
1.引導學生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2.在話別的時候,主人會對客人說些什么?客人又會對主人說些什么?如果客人中有北京人,有新疆人,等等,他們會對主人說些什么呢?
3.本文只是表達蒙古族和漢族人民的團結互助嗎?如果不完全是,那么,老舍先生還想表達些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要表達的各民族團結互助,情誼深厚的主題)
四、總結全文。
五、作業
1.書寫字詞。
2.背誦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現各民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