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景點導游詞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蘭州景點導游詞篇一
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地處甘肅永登縣連城林區腹地,距省城蘭州市、青海省西寧市均為160公里,屬祁連山脈的東麓,總面積5848.4公頃,海拔1998--3165米。吐魯溝因峰奇石怪,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而又名“吐綠溝”。這里地貌徒刑奇特,風光秀麗,植被垂直分布極為明顯,頂部是豐富的草場,遼闊的牧場,山腰林木矗立,山腳農田覆蓋。園內地貌起伏劇烈,山勢嶙峋,可充分欣賞自然風光,被譽為“神話般的綠色山谷”。
“吐魯”是古代蒙語,意為“大,好”,或“美好的果園”。吐魯溝曾為多民族雜居地區。這里受山地氣候影響,降雨豐沛,溝內峰巒疊嶂,林木蒼翠,曲徑通幽,吐奇納秀,成為一毫無人工雕鑿的原始自然風景區。區內有發源于俄博峰的吐魯河由西北向東南流過,至三岔匯合后,經前溝匯入大通河,沿河谷修有公路直通溝內,兩岸步移景異,所象萬千。
被稱為沙漠之舟,絲綢之路使者的駝峰嶺,綠裝翠裹,巍然屹立,迎接著游客的來臨。風光無限的天窗眼更乃天下奇觀。世之罕見,在高插插云天的山壁上“洞天石扉,訇然中開”,仿佛觀察天體的放遠鏡,使我們看到那山外青山峰外峰的壯美景致。天窗眼往前,群山環繞,峭壁聳峙,壁角有藏龍洞,溪水入洞復出,婉若龍口吐珠;洞側有一巨石相對而立,稱虎探龍穴之石;抬頭仰望,天空被峭壁裁為月牙形,曰藏龍臥虎半月天。金剛峰和七夕橋中間的針葉林中,有一片特別引人注目的紅樺林,在綠色的點綴下,極為艷麗,惹人喜愛。那氣冠蒼穹,摩天頂立的玉柱,更使游人嘆為觀止。
被稱為蘭州市十大景觀之一的石壁瀉珠,又構成了一處撲朔迷離的.神話世界。瀑布高80余米,身臨其境,詩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覺復出腦海。此外還有彌勒石、通天門,觀音寺等天然景觀20余處,豐姿多彩,各具特色。
公園地貌起伏劇烈,山勢險峻巍峨,植被的垂直分布在這里表現的淋漓盡致。頂部是豐富的草原,遼闊的牧場,時而傳來悠揚婉轉的民歌,令游人心曠神怡,盡享高原獨特風光。山腰林木矗立,五顏六色的花草爭奇斗艷,競相開放,鮮美甘甜的果實笑逐顏開,深入其中,平日牽腸掛肚的思緒和煩惱煙消云散,山腳農田覆蓋,久居鬧市的游人在這里又體會到田園風光的悠然自得。小橋流水人家,仿佛又一個世外桃園。
公園內生物種類繁多,可謂天然生物園,是學者、專家、學生考察、科研、實習和實踐的理想場所。據考證:園內有種子植物122科,1614種。其中喬木103種,灌木261種,草本1250種,盛產柳花,羊壯菌、鹿角菜、蘑菇、蕨菜等山珍。林內棲息著馬鹿、林麝、狍鹿、石羊、猞猁、鼯鼠和蘭馬雞等多種珍禽異獸,也是部分尺蛾昆蟲世界新種的模式標本產地。
蘭州景點導游詞篇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將要游覽的景點是五泉山,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五泉山的概況。
五泉山的概況
蘭州夾在南北兩山之間,南面的這座叫做皋蘭山,五泉山就是皋蘭山的北麓,是皋蘭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蘭,面對市區,海拔1600多米,現在占地面積是27.6萬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的一半還大。山上現在保存有明清以來的古建筑十多處,1000多間,規模宏大。廟宇樓臺依山就勢,錯落有致;長廊閣道上下連通,蜿蜒曲折。山間丘壑起伏,林木蒼翠,環境清幽,空氣宜人,五眼長流不息的清泉,匯成潺潺的流水,曲回而下。五泉山,1955年被國家正式開辟為公園,是蘭州人節假日休閑旅游的場所,每年還在這里舉辦各種燈會、花卉展覽活動。公園里有動物園,豢養各類動物上百種;還有各種成人和兒童的游樂設施。
說到五泉山,不能不給大家講一段傳說:西漢年間,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騎兵萬人,奉武帝之命征討河西走廊一帶的匈奴。他的部隊途經蘭州,扎營在皋蘭山腳下。經過了長途跋涉,全軍已是人困馬乏,附近一帶卻怎么也找不到水源,不能做飯。副將急忙請示,要驃騎將軍拿主意?;羧ゲ℃偠ㄗ匀簦闷瘃R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時有五股清泉順著鞭痕從山坡汨汨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軍將士的用水,而且一直流到了今天,成為歷代飲用的'重要水源。據說,這就是五泉山名的來歷。
其實,公元前121年年僅20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匈奴時,從今天的甘肅臨洮出發,過焉支山,與匈奴軍隊鏖戰于皋蘭山下,這個皋蘭山是今天張掖地區高臺縣北的合黎山,蘭州的南山大約在北朝的時候才稱作皋蘭山,與霍去病毫無關系。但是后來的人們,一直把蘭州的皋蘭山當作霍去病遠征的皋蘭山,明朝以后就有了霍去病鞭戳五泉的傳說。
在霍去病的傳說之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已經有了一個關于五泉來歷的傳說:東漢中期,漢桓帝聯合宦官逮捕了把持朝政、貪贓枉法的大將軍梁冀,論罪滅族。梁冀子孫中有一個名叫梁暉的,僥幸躲過了被殺的劫難,從都城洛陽逃出,一直躲到羌人占據的金城縣一帶。長期居住之后,他受到羌人的信任,被推舉為大頭領。當時天災人禍,社會混亂,在金城呆不下去,梁暉準備率領部下遷徙他鄉。當他的部眾出發來到金城南山,就是現在的皋蘭山暫且駐扎時,卻被敵對的其他羌人包圍。山上沒有水,大家饑渴難耐,眼看就無法堅持。情急之下,梁暉把自己用榆樹枝做成的馬鞭插到地上,同時宰殺了一只青羊作為祭品,祈禱南山之神保佑他的部眾。這一下果然靈驗,山坡上頓時有神泉涌出,他的馬鞭也剎那間變成無數棵榆樹,化作大片的樹林。泉水越涌越多,匯成小溪,自南向北,一直流入黃河。后來,人們為了紀念梁暉,就把這個神泉稱為梁泉。
霍去病鞭戳五泉的傳說,可能是從《水經注》中的故事演變來的。人們把蘭州的皋蘭山誤認作霍去病作戰的皋蘭山,于是也就把梁暉的故事安到了霍去病身上。
故事雖然帶有傳奇色彩,但五泉山有五眼清泉卻毫不含糊?,F在,這五眼清泉已是公園的重要景點,它們從東向西呈弧線形分布。五眼清泉,各具特色,人們分別給它們取名為: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除了五泉之外,公園的東西兩側還有兩股流水,出自東龍口和西龍口。五眼清泉各有什么特色呢?等到了實地之后,我會給大家一一講解的。
百姓中有一句俗話說得非常有意思,叫作“好山多讓僧人占了,好衣服盡讓女人穿了。”五泉山也是一個佛教名山,里面的建筑絕大多數是佛教殿堂?,F存最古老的寺院是建于明朝的崇慶寺,俗稱浚源寺,它建于明朝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除此之外,還有千佛閣、地藏寺、臥佛殿、嘛呢寺等等,使五泉山成為蘭州佛教活動的中心。每逢佛教的重要節日,這里都要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比如水陸大法會等等,每當此時,整個五泉山上是人山人海。
五泉山上還保存有自金代以來的數百件歷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鑄于金朝泰和二年的泰和鐵鐘,距今已有800年歷史了。還有一尊銅接引佛,鑄于1368年,就是明代始皇朱元璋剛當皇帝的那一年。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清朝字畫和辛亥革命時期的歷史文物。
劉爾炘
說到五泉山的建筑修復和保護,還要向大家介紹一個人物,就是劉爾炘先生。劉爾炘字又寬,號曉嵐,又號果齋、五泉山人,祖籍山西,生于蘭州,是甘肅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學者和書法家。光緒十五年,劉爾炘考中進士,并先后做過翰林院庶吉士和編修;受聘擔任五泉書院講席,就住在五泉山下,自號“五泉山人”。他創辦了蘭州第一所近代小學,1922年修建五泉書院,為蘭州的教育事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辦學的同時,劉爾炘多方籌集資金,募銀4800多兩,在1919—1924年間對五泉山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擴建,修建了牌樓、太昊宮、企橋、半月亭等景致,修復了傾圮的廟宇樓閣,并在園內題寫了130多副對聯。這些對聯詠物寄情、詼諧幽默、寓意深遠,不光有對自然風景的贊美,更蘊涵著對人生的體味,對游人的指點,活潑雋永,耐人回味,許多都是語含雙關、文蘊兩意的佳作。過去,經常有人專門跑到五泉山,來抄錄他的對聯。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到了五泉山前,這個牌樓就是五泉山公園的大門,是山中所有寺院的山門,“五泉山”三個大字就是劉爾炘書寫的。古人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币馑际钦f,不論是游山還是玩水,人總會獲得一些特別的感受,總能被激發出豐富的豪情。愿大家登游五泉山,情滿五泉山!
嘛呢寺
我們眼前有座雄偉的門樓,高懸在上的“樂到名山”四個字,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的。從這里開始,有東、中、西三條上山的路。進入這個大門,走的是中路,順山依次有許多建筑。為了節約時間,少走重復的路,我們現在走西路,下山時從中路的這個大門出來。
現在大家請看我的右手邊,這里有一道流水,石頭叢中的一塊石頭上刻著“溪流”二字,這水流就出自上方的泉水。
我們先來參觀藏傳佛教寺院嘛呢寺,要進入嘛呢寺,首先要經過一條長長的階梯,坡度較大,登上去有點不容易,這也許能考驗善男信女的虔誠。在我們的右上方,大家看,立著一對桿子,上面還飄著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嗎?對了,那叫嘛呢桿,是藏傳佛教里的一種圣物,信徒們把佛經寫在幡上,每當風吹過一遍,就相當于把經文念了一遍,這和我們在電視上常見的轉經筒的作用是一樣的。嘛呢桿后面的那座建筑就是嘛呢寺,是西側山坡上的主要建筑群,也是五泉山上惟一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
這寺前古樹參天,寺旁有石橋流水,風吹樹搖,泉落水響,真是“泉水響云綠,樹高搖山青”。在這寺前停留片刻,準會使你橫生遐想。
這里有一個大經輪,僧眾按順時針方向轉動它,同時口中反復念誦“嘛呢”,也就是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就可得到解脫,功德圓滿。經輪轉一圈,就等于念了一遍所有的經卷。因此,信徒們除了在佛殿、經堂、寺院周圍轉動經輪外,還要在家中旋轉。信教的藏族同胞家里,一般都有大小不同的經輪,有手搖的小經輪,有旋轉的大經輪,只要有空,時時搖轉。游客到此,也會旋轉七圈,祈求佛爺給自己一個好運氣,或者是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大家不妨轉轉,一家要順時針方向。
嘛呢寺正殿建于清同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74年,其余建筑都是劉爾炘先生擴建的。寺內本來辟有依依經、仄仄門、曲曲亭、重重院、疊疊園,名稱形象有趣;一些寺舍還題以迎綠、飛黛、聽松、拜云等雅號,現在許多都已廢棄。正殿供奉的主要是觀音、普賢和文殊三大菩薩。西側的偏殿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曾經發過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他是一位留一切幸福給別人的菩薩,世人稱他為“大愿”。
惠泉
游客朋友,我們面前的就是惠泉,水流比較旺盛,水質特別好,過去一直是附近居民飲用和灌溉的水源,給人們帶來實惠,因此被稱作“惠泉”。用它泡茶,味甘氣香;用它澆灌而成的蘭州水煙和大棗,曾經是清朝貢品。自20世紀以來,由于氣候變化,水量變少,而現代化的抽水設施使人們大量用黃河水灌溉,惠泉已失去了原來的使用價值,而變成了一眼只供人觀賞的泉水。
好了,我們再往上走。
甘露泉
甘露泉是五泉中海拔最高的一眼,源流較細,據說它“久雨不盈,大旱不干”,味道甘甜,就像甘露。甘露泉在清虛府西南角山崖下,為五泉中地勢最高的泉。在明代時水量充沛,山泉漱石,飛珠濺玉,稱為漱玉泉。清中葉以后,泉流變小,纖細無聲,卻經年不涸不溢。因所處地勢最高,離天較近,便于祈求天降甘露,遂改為甘露泉。光緒時,陜甘總督左宗棠曾經在此祭祀過泉神、雹神?,F泉為圓形,直徑2.1米,深入地表3米,水深0.3米,在泉上建有六角攢尖頂亭護泉。
掬月泉
掬月泉乾隆時在東麓,是五泉山最早得月處,月出東山,天上一輪明月,泉中一輪明月,泉中之月伸手可掬,月在泉中也好像將月掬于銀盤之中,故名掬月泉。此泉干涸。光緒時又在文呂宮東墻下出——泉,直徑1.1米,深入地表2.35米,皓月當空,月入泉中,明月伸手可掬的佳景遂又重現。
摸子泉
摸子泉位于地藏寺曠觀樓下摸子洞內。地藏宮大殿供地藏菩薩,東殿供送子將軍,西殿供觀世音菩薩。寺西南角—門可通掬月泉。摸子洞深14米,兩側石壁上鑿有佛龕,到洞最里面之后,再下5級臺階,就到了泉邊。泉為方形,水深0.4米。以前寺內僧人在泉中置石子和瓦片,說求子者摸到石子生男,摸到瓦片生女。
洞口原來懸有劉爾忻所撰楹聯:糊糊涂涂將佛腳抱來求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頭拿去說是兒孫。
蘭州景點導游詞篇三
蘭州,這是個美麗的地方,這里最美的景物就是聞名中外的黃河風景線,那里一年四季都景色怡人。
春天到了,柳樹發芽了,燕子站在樹梢上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春風輕輕地吹著,小朋友們拿著風箏來放,頓時天空被花花綠綠的風箏掩蓋著,像一塊五顏六色的花布映在了天空中,黃河緩緩地流著、看著兩岸的小朋友們放風箏。夏姑娘來了,她來時帶了一盒水彩筆,把大地染成了五顏六色的。小樹換上了綠衣,輕風一吹樹葉“沙沙沙”地叫了幾聲。
夏姑娘把鮮花打扮成了一位愛撒嬌的小女孩,小朋友們一邊吃雪糕一邊看著黃河母親那和顏悅色的笑臉,小鳥天天演唱著富有生機的夏之歌。
秋天到了,金色的蠟筆染給了整個世界,柳樹的葉子變黃了。早晨,老爺爺拎著鳥籠子去濱河路上晨練,爺爺奶奶做著操,鳥籠里的小鳥為他們打著節拍。燕子飛走了,在飛走的時候不停地叫著,仿佛在說:“小朋友們,明年春天我們一定會再回來陪你們玩的。”
冬爺爺來了,寒冷的西北風呼……呼……呼地吹著,有時冬爺爺不小心往人間撒了點鹽,人間頓時變成了銀白色,房子上、樹梢上……小朋友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孩子們的笑聲響徹云霄。
我給大家講了我家鄉的一年四季,你們肯定對我的家鄉稍有了解,等到有時間,請你們我的家鄉來細細觀賞吧!
蘭州景點導游詞篇四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蘭州城隍廟始建于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后改易現名。清乾隆年間(1736—1795)毀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大門3間,為忠烈侯坊,二門為硬山頂式環廊戲樓,北有卷棚歇山頂式享殿,后為重檐歇山頂式正殿,左右有廂房、鐘鼓樓等?;乩认略斜诋?,現已不存。1956年辟作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F在的城隍廟,就是一個大型的古玩經營市場,有100多戶商家,經營著各類古玩、書畫、瓷器、奇石、銅器、玉器,熱鬧非常。
蘭州城隍廟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后改易現名,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其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張掖路步行街中段。城隍是漢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大門3間,為忠烈侯坊,二門為硬山頂式環廊戲樓,北有卷棚歇山頂式享殿,后為重檐歇山頂式正殿,左右有廂房、鐘鼓樓等。回廊下原有壁畫,現已不存。1956年辟作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
蘭州城隍廟在蘭州市張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后改易現名。清乾隆年間(1736—1795)毀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
蘭州景點導游詞篇五
蘭州,甘肅省省會,是黃河上游經濟區經濟中心之一和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的支撐點和輻射源,是我國東中部地區聯系西部地區的橋梁和紐帶,是西北的交通通信樞紐和科研教育中心。隴海、蘭新、青蘭、包蘭四大鐵路干線交匯于此,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貨運站和新亞歐大陸橋上重要的集配箱轉運中心,也是西部地區通信樞紐和信息網絡中心。
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流而過,枕山帶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市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余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層巒疊嶂,體現了西北邊關的渾壯雄闊。
這里的風氣疏朗開放,衣著入時,店貨新潮,街道大方,書畫勁麗,歌舞鼎盛。對立的風味和諧著,給西北高原帶來平撫,給長途旅人帶來慰藉。中華民族從這里挖出一口噴涌的深井,有一個蘭州在這里駐節。我們在穿越千年無奈的高原時,也會浮起一絲自豪。一座地處河谷、被綿延不斷的荒涼山峰包圍的城市,可以野性、妖艷和奇異,也擁有恢弘的氣度。蘭州從來不缺少靚麗的城市風物,它們隱匿在高原和河谷之間,適合生活、可以尋夢。
蘭州簡介導游詞5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歷史和大自然為蘭州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并曾入選中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蘭州市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文物點50多處,古遺址50處,古城12處,古建筑15余處。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徐家山、吐魯溝、石佛溝;市區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觀、等名勝古跡,還有蘭山公園、西湖公園、濱河公園、水上公園等風格各異的景點。蘭州是馳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夏秋季節更是具有避暑和品瓜果的旅游特色。
蘭州是一個東西向延伸的狹長型城市,夾于南北兩山之間,黃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腳下穿城而過。經過城建部門的規劃建設,沿黃河南岸,已開通了一條東西數十公里的濱河路。因路面寬闊筆直,兩旁花壇苗圃,星羅棋布,被譽為“綠色長廊”,現已成為全省最長的市內濱河馬路。游客游覽濱河路,可以欣賞黃河風情,參觀沿途點綴的平沙落雁、搏浪、絲綢古道、黃河母親、西游記等眾多雕塑;并參觀中山鐵橋、白塔山公園、水車園等景點。
興隆山公園位于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就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興隆山為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云”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臥橋橫空飛架峽谷。
蘭州景點導游詞篇六
蘭州鼓子是以唱為主的曲藝形式,其中有1人、2人、3人演唱之分;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說,有的段子光唱不說,有的段子又光說不唱,而有的段子則有唱有說,似唱似說。一般采用自彈自唱形式,演出時要求演員的手勢、面風等,都要能給聽眾以美的感受。
蘭州鼓子表演形式多樣,有些段子只說不唱,有些段子則有說有唱。演唱時以三弦為主要伴奏樂器,還輔以揚琴、板胡、二胡、琵琶、月琴、簫、笛等,演唱者一般為一人。其唱腔清雅婉轉,音域幽廣,表白清晰,起伏平和,能將喜、怒、哀、樂等復雜思想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演員的手勢和面部表情都能給聽眾以美感。 蘭州鼓子,曲牌豐富,唱腔優美,風格高雅,韻味悠長,且鄉土氣息濃厚。目前搜集到的曲牌約有一百多種。從聲腔上來講,可分為平調、鼓子、越調三種,平調多為單支的小令和大曲;鼓子腔是由鼓子頭加若干曲牌再加鼓子尾聯綴而成;越調腔也是由越調加若干曲牌再加越尾聯套而成。
各種曲牌都有其特點,可以表達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緒,如"邊關調"的悲壯,"北宮調"的凄涼;"緊訴"的熱烈緊張,"慢訴"的舒緩輕快;"石榴花"和"倒推槳"的抒情婉轉,"金錢調"和"剪靛花"的喜悅平和以及"羅江怨"、"疊斷橋"的憂郁悲傷。再如提煉全曲精華的"鼓子頭",敘述情節的"詩牌子",傾訴衷腸的"悲調",還有抒發豪情的"依爾喲",真是千啼百囀,各盡其工。伴奏樂器以三弦為主,揚琴、月琴、琵琶、二胡、板胡、梆子、小鈴、簫、笛等為輔;早年還有八角鼓、四葉瓦、瓷碟等擊節伴奏,后則用小月鼓擊節起頭。傳統曲目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贊頌祝賀之詞;二是詠物寫景之言;三是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則是第三類。
從傳承譜系中可以看出,蘭州鼓子藝人處在嚴重的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狀態,現今比較活躍的藝人絕大多數都在60歲左右,50歲以下的僅有數人。由于政府部門沒有設立對蘭州鼓子的專項財政開支,每次舉辦活動都是由藝人和愛好者自籌資金,藝人們也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限制了此項活動的開展。以達家莊為例,較為固定的活動場所在一戶面積只有20平方米的居民家里,演唱時,樂器和演唱者占據一定空間,聽眾只能坐在炕上、蹲在地上和門外。為了使這門具有安寧地方特色的中華古老藝術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文化力量,擬于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安寧區蘭州鼓子進行保護:
4、由街道出面,為鼓子藝人協調解決較為固定和適合的演出場所。
蘭州景點導游詞篇七
蘭州軟兒梨在享有"瓜果城"之贊譽的蘭州,以它特殊的風味而成為梨中的佼佼者。軟兒梨的果實近圓形,平均果重在125克左右,立冬后成熟,其色黃中帶綠,青中泛紅,果皮較厚,果肉硬,味道酸澀。若藏至冬季,則凍結成冰球,食用時需置于溫暖處化開,果肉則成一包香水,漿液極多,味甜勝似蜂蜜,且富酒味。吃時撕破表皮,用嘴吸吮,一包如糖似蜜的果汁頓時溶入口中,飲之甜津津、涼絲絲,清香無比,沁人肺腑,余味久久不絕。因此,軟兒梨也稱"香水梨"。
冬果梨
蘭州冬果梨有大小之分:大冬果梨,果實呈倒卵圓形,果大,平均重320~500克,熟后果實呈金黃色,皮較厚而粗,果肉白嫩,汁多而脆,味濃,酸甜適度,含糖量約9%,小冬果梨由大冬果梨的芽條變異而來,果實呈圓形或橢圓形,其果重平均157.5克,果汁不及大冬果梨多,貯期不如大冬果梨長,但果皮薄,果肉細,果味甜,因其味奪冠,成為甘肅省地方最佳品種之一。
黑瓜子
白蘭瓜
在蘭州眾多的瓜品種中,白蘭瓜出類拔萃,最負盛名。白蘭瓜性喜高溫干燥、溫差大、日照長的氣候。蘭州黃河北岸的青白石鄉是最負盛名的"白蘭瓜之鄉",這里生產的白蘭瓜是甘肅傳統出口產品之一,其周圍地區是白蘭瓜的盛產區。成熟的白蘭瓜呈圓球形,個頭均勻,每個重1.5~2公斤,白中泛黃,色澤美觀,耐貯藏,易攜帶,瓤口碧綠,肉厚汁豐,脆而細嫩,清香撲鼻,甜味盈口,含糖量平均在14%左右,最高的達18%。白蘭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酶、鈣、磷、鐵等,富有營養,具有清暑解熱,利尿解渴,開胃進食的功能。
蘭州百合
甘肅省的名優特產,色澤潔白如玉、肉質肥厚香甜。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專家孔憲武教授評價:"蘭州百合味極甜美、纖維很少、又毫無苦味,不但文明全國,亦可稱世界第一"。其品質聞名于天下,故有"蘭州百合甲天下"美譽。
蘭州玫瑰
清乾隆《甘肅通志》就載:"玫瑰花出蘭州",而以永登縣苦水鎮所產質量最優,名冠天下。蘭州苦水玫瑰花和精油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成為暢銷全國的花中奇葩為蘭州市的市花。玫瑰屬薔薇科落葉灌木,莖高有刺,花大,呈紫紅色,枝葉茂盛,花朵繁多,花瓣肥碩,色澤鮮艷,香氣濃郁。乾隆時蘭州翰林秦維岳賦詩詠頌:"霞光錦緞覆蒼苔,點綴芳園朵朵開。西隴花遲兼遇閏,端陽才擁艷香來。"點出了玫瑰色香俱佳的特點。
蘭州景點導游詞篇八
黃河風情線呢,可謂我們金城蘭州最出彩發旅游線路之一了。大家都知道,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九個省區,但在全國大型城鎮中,惟有蘭州得天獨厚,被黃河穿流而過,所以這里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獨特與驚喜。
風情線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美譽的中山橋。中山橋跨在黃河上,橋長233.33米,寬7.5米,4墩5孔,橋上飛架了5道弧形鋼梁,俗稱“黃河鐵橋”。到20xx年6月,就是黃河鐵橋的百歲誕辰了。想知道黃河鐵橋的來歷?聽我慢慢道來。
清同治年間,陜甘總督左宗棠督師西征,可被黃河險阻給害慘了,他曾打算請外商幫忙修造一座跨河鐵橋無奈洋人索價過高,就沒能實現。到了公元1907年,蘭州道臺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鐵橋的建議,這次清政府批準了。于是乎一項由美國橋梁公司工程師滿寶本負責施工,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天津人劉永起負責工地操作的浩浩蕩蕩的工程開始了。
三年四個月以后,也就是1910年6月終于竣工了。您猜花了多少錢?30萬6891兩8錢9分4毫,精確吧。別說鋼材水泥了,連個小小的螺絲釘都是從美國或是德國進口的。這座橋梁落成之初叫“蘭州黃河鐵橋”,后來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橋”了。1954年,蘭州市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現在的中山橋既堅固耐用又氣勢雄偉,現已成為蘭州市的標志性建筑,一會兒您就可以領略它的風采。
下一個就是水車園了,它不大,但是卻承載了蘭州古老水車的風采,到了蘭州不到水車園會很遺憾的哦。
蘭州水車,最早出現在明朝,相傳段家灘人段續,注意,不是段譽,考中進士到了云南做官,他游遍了南方,見到了木制的灌溉汲水工具龍骨筒車,便暗暗把構造記在心中,后來退休回家便巧思構造,終于仿制成功。蘭州的干旱大家說有目共睹的,所以段續創制的水車可算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福音。
人們紛紛仿制,在20世紀中期,蘭州的水車有252輪,是號稱“水車之城”的敘利亞哈馬市水車最多時期的8倍多。稱得上一座“水車之都”了。后來隨著電力灌溉的普及,水車一個個被拆除了,蘭州也失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水車園呢,現在有兩架仿古水車,還有圍堰、渡槽、水磨坊、工藝品商店和游樂區。一會我們走進了水車園,大家一定要靜靜的聆聽一下,來自水車那個遙遠的國度的呼喚。
接下來就是“黃河母親”雕塑了,這個雕塑是花崗巖質地,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量達40余噸,是我們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的,黃河母親還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得了“優秀獎”,看來這片黃土地上真是人才輩出呢。
黃河雕塑運用了母親和嬰兒兩個形象,說到這里請大家猜一下,那個嬰兒是男是女呢?聽出當初構思的時候何鄂女士就猶豫了很長時間,后來靈機一動,就塑造了一個匍匐在母親胸前的嬰兒,讓人無法分辨是男是女。不過一般都認為是男孩。黃河母親,母親面含微笑,神態慈祥,嬰兒天真爛漫,頑皮可愛。整個雕塑和諧流暢,還寓意深刻: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她所養育的中華民族也永遠幸福安樂。母親身下的黃河造型刻著的水波紋和魚紋,來自于甘肅彩陶的古老圖案,真是一絕,拍照的可不要錯過啦。
最后一個就是甘肅道教的主要宮觀白云觀了。相傳白云觀是為了祭祀呂洞賓而建的,所以又稱呂祖廟,據記載,嘉慶以來,呂洞賓經常踩著波浪出現在“白馬浪”上,萬目共睹。白馬浪就是白云觀前的一段黃河波浪,于是人們就一起請愿建宮觀,陜甘總督瑚松額就接受了請求,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白云觀。
蘭州景點導游詞篇九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將要游覽的景點是五泉山,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五泉山的概況。
蘭州夾在南北兩山之間,南面的這座叫做皋蘭山,五泉山就是皋蘭山的北麓,是皋蘭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蘭,面對市區,海拔1600多米,現在占地面積是27.6萬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的一半還大。山上現在保存有明清以來的古建筑十多處,1000多間,規模宏大。廟宇樓臺依山就勢,錯落有致;長廊閣道上下連通,蜿蜒曲折。山間丘壑起伏,林木蒼翠,環境清幽,空氣宜人,五眼長流不息的清泉,匯成潺潺的流水,曲回而下。五泉山,1955年被國家正式開辟為公園,是蘭州人節假日休閑旅游的場所,每年還在這里舉辦各種燈會、花卉展覽活動。公園里有動物園,豢養各類動物上百種;還有各種成人和兒童的游樂設施。
說到五泉山,不能不給大家講一段傳說:西漢年間,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騎兵萬人,奉武帝之命征討河西走廊一帶的匈奴。他的部隊途經蘭州,扎營在皋蘭山腳下。經過了長途跋涉,全軍已是人困馬乏,附近一帶卻怎么也找不到水源,不能做飯。副將急忙請示,要驃騎將軍拿主意?;羧ゲ℃偠ㄗ匀?,拿起馬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時有五股清泉順著鞭痕從山坡汨汨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軍將士的用水,而且一直流到了今天,成為歷代飲用的重要水源。據說,這就是五泉山名的來歷。
其實,公元前121年年僅20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匈奴時,從今天的甘肅臨洮出發,過焉支山,與匈奴軍隊鏖戰于皋蘭山下,這個皋蘭山是今天張掖地區高臺縣北的合黎山,蘭州的南山大約在北朝的時候才稱作皋蘭山,與霍去病毫無關系。但是后來的人們,一直把蘭州的皋蘭山當作霍去病遠征的皋蘭山,明朝以后就有了霍去病鞭戳五泉的傳說。
在霍去病的傳說之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已經有了一個關于五泉來歷的傳說:東漢中期,漢桓帝聯合宦官逮捕了把持朝政、貪贓枉法的大將軍梁冀,論罪滅族。梁冀子孫中有一個名叫梁暉的,僥幸躲過了被殺的劫難,從都城洛陽逃出,一直躲到羌人占據的金城縣一帶。長期居住之后,他受到羌人的信任,被推舉為大頭領。當時天災人禍,社會混亂,在金城呆不下去,梁暉準備率領部下遷徙他鄉。當他的部眾出發來到金城南山,就是現在的皋蘭山暫且駐扎時,卻被敵對的其他羌人包圍。山上沒有水,大家饑渴難耐,眼看就無法堅持。情急之下,梁暉把自己用榆樹枝做成的馬鞭插到地上,同時宰殺了一只青羊作為祭品,祈禱南山之神保佑他的部眾。這一下果然靈驗,山坡上頓時有神泉涌出,他的馬鞭也剎那間變成無數棵榆樹,化作大片的樹林。泉水越涌越多,匯成小溪,自南向北,一直流入黃河。后來,人們為了紀念梁暉,就把這個神泉稱為梁泉。
霍去病鞭戳五泉的傳說,可能是從《水經注》中的故事演變來的。人們把蘭州的皋蘭山誤認作霍去病作戰的皋蘭山,于是也就把梁暉的故事安到了霍去病身上。
故事雖然帶有傳奇色彩,但五泉山有五眼清泉卻毫不含糊。現在,這五眼清泉已是公園的重要景點,它們從東向西呈弧線形分布。五眼清泉,各具特色,人們分別給它們取名為: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除了五泉之外,公園的東西兩側還有兩股流水,出自東龍口和西龍口。五眼清泉各有什么特色呢?等到了實地之后,我會給大家一一講解的。
百姓中有一句俗話說得非常有意思,叫作“好山多讓僧人占了,好衣服盡讓女人穿了?!蔽迦揭彩且粋€佛教名山,里面的建筑絕大多數是佛教殿堂?,F存最古老的寺院是建于明朝的崇慶寺,俗稱浚源寺,它建于明朝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除此之外,還有千佛閣、地藏寺、臥佛殿、嘛呢寺等等,使五泉山成為蘭州佛教活動的中心。每逢佛教的重要節日,這里都要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比如水陸大法會等等,每當此時,整個五泉山上是人山人海。
五泉山上還保存有自金代以來的數百件歷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鑄于金朝泰和二年的泰和鐵鐘,距今已有800年歷史了。還有一尊銅接引佛,鑄于1368年,就是明代始皇朱元璋剛當皇帝的那一年。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清朝字畫和辛亥革命時期的歷史文物。
說到五泉山的建筑修復和保護,還要向大家介紹一個人物,就是劉爾炘先生。劉爾炘字又寬,號曉嵐,又號果齋、五泉山人,祖籍山西,生于蘭州,是甘肅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學者和書法家。光緒十五年,劉爾炘考中進士,并先后做過翰林院庶吉士和編修;受聘擔任五泉書院講席,就住在五泉山下,自號“五泉山人”。他創辦了蘭州第一所近代小學,1922年修建五泉書院,為蘭州的教育事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辦學的同時,劉爾炘多方籌集資金,募銀4800多兩,在1919—1924年間對五泉山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擴建,修建了牌樓、太昊宮、企橋、半月亭等景致,修復了傾圮的廟宇樓閣,并在園內題寫了130多副對聯。這些對聯詠物寄情、詼諧幽默、寓意深遠,不光有對自然風景的贊美,更蘊涵著對人生的體味,對游人的指點,活潑雋永,耐人回味,許多都是語含雙關、文蘊兩意的佳作。過去,經常有人專門跑到五泉山,來抄錄他的對聯。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到了五泉山前,這個牌樓就是五泉山公園的大門,是山中所有寺院的山門,“五泉山”三個大字就是劉爾炘書寫的。古人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币馑际钦f,不論是游山還是玩水,人總會獲得一些特別的感受,總能被激發出豐富的豪情。愿大家登游五泉山,情滿五泉山!
我們眼前有座雄偉的門樓,高懸在上的“樂到名山”四個字,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的。從這里開始,有東、中、西三條上山的路。進入這個大門,走的是中路,順山依次有許多建筑。為了節約時間,少走重復的路,我們現在走西路,下山時從中路的這個大門出來。
現在大家請看我的右手邊,這里有一道流水,石頭叢中的一塊石頭上刻著“溪流”二字,這水流就出自上方的泉水。
我們先來參觀藏傳佛教寺院嘛呢寺,要進入嘛呢寺,首先要經過一條長長的階梯,坡度較大,登上去有點不容易,這也許能考驗善男信女的虔誠。在我們的右上方,大家看,立著一對桿子,上面還飄著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嗎?對了,那叫嘛呢桿,是藏傳佛教里的一種圣物,信徒們把佛經寫在幡上,每當風吹過一遍,就相當于把經文念了一遍,這和我們在電視上常見的轉經筒的作用是一樣的。嘛呢桿后面的那座建筑就是嘛呢寺,是西側山坡上的主要建筑群,也是五泉山上惟一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
這寺前古樹參天,寺旁有石橋流水,風吹樹搖,泉落水響,真是“泉水響云綠,樹高搖山青”。在這寺前停留片刻,準會使你橫生遐想。
這里有一個大經輪,僧眾按順時針方向轉動它,同時口中反復念誦“嘛呢”,也就是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就可得到解脫,功德圓滿。經輪轉一圈,就等于念了一遍所有的經卷。因此,信徒們除了在佛殿、經堂、寺院周圍轉動經輪外,還要在家中旋轉。信教的藏族同胞家里,一般都有大小不同的經輪,有手搖的小經輪,有旋轉的大經輪,只要有空,時時搖轉。游客到此,也會旋轉七圈,祈求佛爺給自己一個好運氣,或者是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大家不妨轉轉,一家要順時針方向。
嘛呢寺正殿建于清同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74年,其余建筑都是劉爾炘先生擴建的。寺內本來辟有依依經、仄仄門、曲曲亭、重重院、疊疊園,名稱形象有趣;一些寺舍還題以迎綠、飛黛、聽松、拜云等雅號,現在許多都已廢棄。正殿供奉的主要是觀音、普賢和文殊三大菩薩。西側的偏殿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曾經發過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他是一位留一切幸福給別人的菩薩,世人稱他為“大愿”。
游客朋友,我們面前的就是惠泉,水流比較旺盛,水質特別好,過去一直是附近居民飲用和灌溉的水源,給人們帶來實惠,因此被稱作“惠泉”。用它泡茶,味甘氣香;用它澆灌而成的蘭州水煙和大棗,曾經是清朝貢品。自20世紀以來,由于氣候變化,水量變少,而現代化的抽水設施使人們大量用黃河水灌溉,惠泉已失去了原來的使用價值,而變成了一眼只供人觀賞的泉水。
好了,我們再往上走。
甘露泉是五泉中海拔最高的一眼,源流較細,據說它“久雨不盈,大旱不干”,味道甘甜,就像甘露。甘露泉在清虛府西南角山崖下,為五泉中地勢最高的泉。在明代時水量充沛,山泉漱石,飛珠濺玉,稱為漱玉泉。清中葉以后,泉流變小,纖細無聲,卻經年不涸不溢。因所處地勢最高,離天較近,便于祈求天降甘露,遂改為甘露泉。光緒時,陜甘總督左宗棠曾經在此祭祀過泉神、雹神。現泉為圓形,直徑2.1米,深入地表3米,水深0.3米,在泉上建有六角攢尖頂亭護泉。
掬月泉乾隆時在東麓,是五泉山最早得月處,月出東山,天上一輪明月,泉中一輪明月,泉中之月伸手可掬,月在泉中也好像將月掬于銀盤之中,故名掬月泉。此泉干涸。光緒時又在文呂宮東墻下出——泉,直徑1.1米,深入地表2.35米,皓月當空,月入泉中,明月伸手可掬的佳景遂又重現。
摸子泉位于地藏寺曠觀樓下摸子洞內。地藏宮大殿供地藏菩薩,東殿供送子將軍,西殿供觀世音菩薩。寺西南角—門可通掬月泉。摸子洞深14米,兩側石壁上鑿有佛龕,到洞最里面之后,再下5級臺階,就到了泉邊。泉為方形,水深0.4米。以前寺內僧人在泉中置石子和瓦片,說求子者摸到石子生男,摸到瓦片生女。
洞口原來懸有劉爾忻所撰楹聯:糊糊涂涂將佛腳抱來求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頭拿去說是兒孫。
蘭州景點導游詞篇十
夕陽漸下,漫步來到黃河邊,我們再次感受到黃河母親的綿綿之情。可誰知道,前幾年的黃河卻是另一番景象,讓人大吃一驚。
昔日的黃河,由于污染嚴重,人們又經常往黃河里倒垃圾,所以黃河水發黑,臭氣熏天。兩岸邊也堆滿了垃圾,蒼蠅滿天飛,住宅小區幾乎沒有。晚上,兩邊的路燈好像在睡覺,不亮了,所以那時人們并不向往那里。黃河顯得十分荒涼,仿佛一位還沒睡醒的姑娘。
而今天的黃河,卻仿佛一位梳裝打扮好的漂亮姑娘,令人驚訝不已。鮮花、綠草、樹木構成一幅動態畫卷,滔滔黃河水向東邊流去,天空飛著水鳥,置身此情此景,映襯著濱河樓,使人渾然忘卻了身在大西北的蘭州,卻好像來到了上海外灘。
從1999年起,蘭州市政府決定在沿黃河帶狀公園的基礎上建設“四十里黃河風情線”。經過改造后的黃河濱河路煥然一新。新添的“黃河兒女”、“彩陶”、“黃河古象”等雕塑更使黃河兩岸美了幾分。許多蘭州人都為自己有了一套看河房而感到驕傲。周末,小孩子們也都會到黃河邊放風箏。晚上,燈火輝煌,如星星般閃爍,映在黃河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就連巍巍百年的“黃河第一橋”——中山橋也在燈光的照耀下燈火通明。
這樣巨大的變化也吸引了許多外地游客,他們看到黃河濱河路如此美麗,都贊嘆不絕。一位老人說:“真沒想到,蘭州變化太大了?!边B導游小姐也瞪大了眼睛,她說:“看著資料片上蘭州污染嚴重,我對蘭州并不樂觀,來到蘭州才發現,那里有著寬闊的道路和嶄新的高樓,黃河兩岸的建設和綠化也更讓人出乎意料!”
是啊,黃河兩岸的變化太大,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而就是這一瞬間,座座高樓大廈也正拔地而起。我希望明天的蘭州更加美麗,也希望祖國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