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成語故事作文匯總7篇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匯總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語故事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成語故事作文 篇1
從前,宋國有個老頭兒,很喜歡猴子,他家里養了一大群。時間長了,他能了解猴子的脾氣秉性,猴子也能聽懂他說的話。老頭兒愈發喜歡了,寧愿減少全家的口糧,也要讓猴子吃飽。
由于猴子的食量太大,老頭兒家里的存糧一天比一天少了。他想限定一下猴子吃食的數量。就向猴子宣布:“從今天早飯起,你們吃的橡實要定量,早上三個,晚上四個,怎么樣,夠了吧?”猴子聽了一個個都呲牙咧嘴,亂蹦亂跳,顯出很不滿意的神色。老頭兒見猴子嫌少,就重新宣布:“既然你們嫌少,那就早上四個,晚上三個,這樣總夠了吧?”猴子聽說早上從三個變為四個,都以為是增加了橡實的數量,一個個搖頭擺尾,伏在地上,咧著大嘴直樂。
成語故事作文 篇2
魚竿與魚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
【小故事大道理】: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成語故事作文 篇3
談虎色變
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顥說:從前一個曾被老虎咬傷的農夫深知老虎的厲害,一次他聽說老虎在外地咬傷了人,周圍的人聽了十分吃驚,而他則驚慌失色。因為他有被咬的親身感受,研究學問的人要獲得真知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出處】宋·《二程遺書》卷二上:“真知與常知異。常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于眾。若虎能傷人,雖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嘗真知。真知須如田夫乃是。”
【釋讀】原意是說被虎咬過的人才真知虎的厲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連臉色都變了。
成語故事作文 篇4
今天晚上我同爸爸一起讀了寓言故事書中的一個成語故事,叫做《曹沖稱象》,這個故事說的是古時候有個小孩叫曹沖,他很聰明,遇到問題會仔細觀察,動腦筋思考,最后想出辦法解決問題。
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聰明的孩子。
成語故事作文 篇5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么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
有一次,孫陽路過一個地方,忽見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沖他叫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是匹千里馬,只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拉著車艱難地走著,孫陽覺得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場,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現在卻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里,難過得落下淚來。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于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后發現有一只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出處】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
【釋讀】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成語故事作文 篇6
今天我讀了《鐵杵磨針》這個成語故事,讀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在風和日麗的一天,李白又沒去上學,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邊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走著走著,來到一個破茅屋門口,看見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說:“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說道。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當然!”“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故事雖然不長,但是道理卻很深刻。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如果在學習上能認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成語故事作文 篇7
這些故事,有的可笑,有的感人,但都讓我們學到了知識,明白了事理。
也得到了好多的忠告和提醒。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