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話像唱歌-781字作文
去年,我和好友登長城時,偶然間聽到一位媽媽對她的兒子說:“你則個細猴子,奔到哪懷去了?”(你這個小孩,走到哪兒去了)我們激動不已,因為那是我們家鄉的語言。我們連忙過去和他們拉起了家常,小孩子還“唧唧”(姐姐)的叫個不停,這大概就是他鄉遇故知的欣喜了吧!
其實,我們的方言是很好聽的。記得到廣東游玩時,有一次,我正和同伴說著話,一位廣東朋友跑過來激動地說:“你們是哪兒的人啊,說話真好聽,像唱歌似的啊!”當時我聽了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但是現在,那個像唱歌似的話漸漸被她的兒女淡忘了。
昨天,我到新華書店買資料,路過海華廣場時正值“諾亞舟·搜學王”進行促銷活動。舞臺上正站著幾個五、六歲的小朋友,主持人讓他們分別用英語、普通話還有鹽城方言向大家打招呼。小朋友的英語說得一個比一個溜,普通話說得一個比一個亮,只是到了說方言的時候小朋友都蒙了,不知道該說什么。主持人提醒他們用在家和爸爸媽媽說的那種話來打招呼,但小朋友吐出的仍舊是普通話,主持人哭笑不得,只好自己說了句方言來結束這個環節。
誠然,普通話是我們的母語,我們理當學好她,英語又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我們也應當學好她。但是,我們的鹽城方言呢?她可是我們的鄉音啊!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要是以后沒有這鄉音陪伴,我們怎么能人海中輕易識別老鄉呢?!
近兩年,鹽城經濟蓬勃發展,外來文化、現代文化也越來越沖擊著這個淳樸的小城,我們鹽城的文化卻在這經濟發展的浪潮中漸漸示弱。人們熱情地學英語、學韓語,卻忘了向別人展示我們悅耳的方言;年輕人們到祖國各地游玩,卻不知道大縱湖在哪里;我們了解到中山陵、孔廟,卻不了解陸公祠;同學們熱衷于周杰倫、蔡依林的歌,卻不知道《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曲背后的悲歌……
現在,已經有更多的人認識了鹽城,每當提到鹽城,人們會說:“啊,鹽城啊,《同一首歌》也去過吧!”也會說:“哦,是那個與韓國通飛的城市吧!”或許還會說:“是那個有森達皮鞋的城市吧!”……但是,我卻希望他們說:“鹽城啊,那個美麗的大縱湖所在的城市吧!”或許,也更希望他們說:——
“鹽城啊,那個城市的人說話像唱歌一樣好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