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大學以遙之 高三隨筆作文800字_高三作文-1000字作文
寒暑假的意義就是為了避免像我這樣的學生在學校待久了,容易得自閉。
而上學的意義也是為了避免像我這樣的孩子在家里待久了,容易犯神經。
考慮到像我這部分學生的存在,學校為了維持兩極平衡,在我們快要自閉的時候適時的安排假期放我們回家休息,在我們快要神經的時候召回我們返校學習。
在自閉與神經之間搖擺不定,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病態平衡,最后學校會在學生即將崩潰的時候告知我們“病人情況很不穩定,需要轉院治療”,于是我們就畢業啦,于是考研的考研,工作的工作,各有各的去處了。這病,也就交給了上一級大學或社會再去治。
其實也沒必要去治,久病成良醫。一部分像我一樣的學生早就學會了在快要自閉的邊緣時,從“神經”處借一點快樂和樂觀,學會了在快要神經的邊緣時,從“自閉”處挪一些冷靜和靜思。在樂觀與冷靜中做好擺在手邊的事情。
唯一的不同可能是:高中的時候,我覺得擺在我手邊的事情分為兩種:可做可不做的與不得不做的,看起來很單純,做起來也的確很簡單。而上了大學以后,可做可不做的事成了不得不做的,不得不做的又成了可做可不做的事。于是我又發覺事情忽然變得微妙起來,我所熟悉的關于事情的兩種分類結合成了一類:可做可不做的不得不做的事。這事看起來很矛盾,其實做起來比看上去還要矛盾。
但也相安無事,我偶爾也會懷念我的高中生活,懷念我的同學和老師,他們讓我擁有了一段快樂的回憶,在回憶里我是一個十足的神經病,可以說“神經”有余,但不夠“自閉”。我也不排斥我的大學生活,不排斥我的室友和導員,我能確定在未來的回憶里我同樣也會懷念他們,因為他們讓我變異出一種可以在“自閉”與“神經”之間切換的超能力,帶著這股超能力讓我可以去處理那些看似矛盾的“可做可不做的不得不做之事”,兼之“神經”與“自閉”。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我把其中的“譽與非”理解為“神經與自閉”,其中的“勸與沮”則對應為“樂觀與悲觀”。而我之所謂大學教育,就是為了像我這樣的一部分學生能在“譽與非”之間找尋一個平衡點,在“勸與沮”之中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在經歷一件件可做可不做的不得不做的事情過后,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