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吉網考大聯播|《作文與考試》彭宇主編:2023年高考作文這八大主題值得重點關注
開欄語:高考,是一次對實力檢閱的“閱兵式”,更是一場放眼未來的成人禮。2023年高考已經進入到倒計時階段,每年,中國吉林網都會在高考前夕,邀請權威的名師做客直播間,一起聚焦高考。從即日起,中國吉林網高考特別欄目《2023高考大聯播》將連續推出系列對話,針對語文、數學、外語、作文等內容為廣大考生支招助陣。
語文這門學科位列三大主科之一,而語文也是能夠給總成績拉開差距的,尤其是在作文方面,拉分很多。那么,如何寫好高考作文,今年的高考作文又會有怎樣的變化趨勢呢?考生又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備考呢?第一期,我們帶著一系列問題,云端對話了吉林省青少年報刊總社《作文與考試》高中版彭宇主編,為廣大考上帶來作文方面的提分技巧。
記者問:縱觀這幾年高考作文,彭主編,在您看來,整體的特點是什么呢?
彭宇主編:其實近幾年來,國家對于高考命題的相關政策是高考試題走向的重要指南,它進一步強調了對學生核心素養和價值取向的培養,更加注重考題與課本內容的銜接,著眼于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更加充分關注國家大事、國際形勢,要有家國情懷。在命題上更加關注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學會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個就是近幾年高考作文的特點,難度稍大了一些,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
記者問:在您看來,今年的高考作文會有怎么樣的趨勢變化呢?
彭宇主編:2023年高考作文題目設置的思想核心應該不會改變,要求考生能在宏大而寬泛的話題中把握現實,進行思維騰越和延展,從內心中凝聚力量,在思辨中形成觀點。但同時,有專家認為,近年來作文考題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如2023年新高考Ⅱ卷作文“寫人與做人”,引導考生在讀圖基礎上體悟含義,從部分到整體、從形式到內涵,實現對考生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的綜合考查。
我們吉林的考生用的是全國二卷,全國二卷在作文方面一直是相對難一些,對于學生的思辨性思維的考查更加深入。我覺得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依然秉承近年來政治理念先行,主流價值奠基,關注道德素養的命題思路,充分體現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記者問:彭主編,在作文方面,此時此刻,您對考生有哪些好的建議?能不能給他們一個備考的方向呢?
彭宇主編:這是我今天要重點回答的問題。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對于學生作文提出這樣的觀點:一要有話說,二要好好說。這兩點說起來容易,但真的達到,特別難。我覺得,成人,意味著你用另個一種視角觀照人生。那高考作文是特殊的寫作情境,高考閱卷也有特殊的批改背景。今年吉林省大概有16萬的考生,就是16萬份的試卷,要在短短幾天內完成,閱卷老師要看得準還要看得快。壓力大,任務重,可想而知。咱們先不說內容寫得多好,最起碼不要在基本點上出現大紕漏。平均每篇作文真正閱讀的時間也就是幾十秒。也就是說,不到一分鐘你的作文就被老師打上了一類文(50以上)、二類文(40到50)、三類文(40以下)的標簽。肯定有人會問,這么短的時間,真的可以判斷一篇文章的好壞嗎?有閱卷經驗的老師,是可以做到的!那老師們又是怎么判卷的呢?他們最看重的是什么?我們雜志已創刊23年,一直在做的工作就高考作文的研究,我總結我們雜志多年參與閱卷的作者經驗,大概是下面這幾點。
第一,篇幅。首先,一份作文拿到手,作為閱卷老師,會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篇幅,如果篇幅首先就不達標,那么毫無疑問,這是大硬傷,你的作文分數不會高,因為老師會覺得你根本沒話講,說不出來。文字表達能力如此薄弱的考生,當然也進不了閱卷者的法眼。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作文的篇幅要在850-950之間,一般的高考作文題目要求都是“不少于800字”,直觀地說,就是要寫到作文紙上“800字”標記下面三至五行。作文字數沒達到底線的,扣分絕對不止“每少50字扣1分”;字數剛達到底線的,也會給人一種“擠牙膏、湊字數”的感覺;而超出底線約百來字,會給人一種文章內容充實、行文游刃有余的感覺。當然,作文也不必太長,不必寫到作文紙的最后一行。
第二,標題。如果是命題作文,都一個樣,這個環節就省了,當然如果你沒寫標題,還是要扣除2分,那你覺得會扣除2分嗎?所以說我們還是要細心的;如果是自擬題目,而你的文章標題起得符合題意,新穎別致,又有內涵,那么你的作文就大有希望往48分以上打了。
第三,點題。接下來,老師的眼睛就會在第一段里找,找什么呢?找你有沒有點題!看開頭是否簡短吸引人,如果開頭寫了半天,沒有點題,麻煩了,你就掉到二類文了,這時,老師還不會認為你跑題了。他還會接著看,如果你好幾段都沒點題,嚴重的就會被判偏題。當然,如果你開頭點題做得好,而且還有些小吸引人的部分,你還在一類文里。所以記得,全文至少有3到5次點題(扣材料)。
第四,結尾。再下來,老師會繼續往下看嗎?不,這時,老師會把目光快速定位到文章結尾,最后一段你再次點題、總結、升華并且獨立成段,好,如果開頭結尾都不錯,那么恭喜你,你的作文可能在二類文上了。如果你結尾拉拉雜雜寫了一堆,抒情不到點上,只是為了堆字數,而你開頭又沒點題,那么可以肯定,老師的閱卷已經進入十秒倒計時了。可能會是三類文也就是40分以下了。
第五,分段。最后,看了開頭和結尾,現在開始看正文了嗎?還不是。這時老師會把整個卷子大致看一眼,看看你的分段情況,如果你分段清晰,錯落有致,那你又為自己增加了一些分數。如果你沒有分段,就中間密密麻麻寫了一大堆,老師的印象就會是:條理不太清晰,文章結構安排有問題。
第六,看正文。一般判卷到這時候,作文好或不好,老師心里的預判分數都出來了,再下來開始看你的正文。你邏輯清晰,有意識地運用了各種論證方法,那么,你的作文就是一類文。以上,這就是整個作文的閱卷過程。
大家聽了一定會有緊張的感覺,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標題能一眼看出與主題的關聯。擬題的第一原則是切題,即切合主題或話題,其次才是簡練、有新意和有文采;文章的首段和尾段最好都點題,點題形式多樣,既可以點出完整的主題(或話題、標題),也可以點出主題的關鍵詞,還可以把主題稍作改動但保留其關鍵詞;如果首段較長,那么點題的最佳位置在該段最后一句。因為首句點題有時會讓人覺得膚淺,段中點題又不易讓老師看到。而末句,既有前面的鋪墊,又易引人注意,所以是點題的最佳位置。
以上,都是偏重于形式上的要求。因為近幾年的作文題目,對學生思辨性思維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審題是個難點。審清題意是行文構思的起始點,不可含混不清,倘若這一步不清晰、無方法,作文這半壁江山很有可能全軍覆沒。關于審題,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話題,平時的訓練很重要,今天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再贅述。
馬上到高考了,大家最關心的大概就是高考作文的方向性預測問題。我們雜志一直在這方面是比較有發言權的,從2000年創刊到現在,我們已經點中高考作文近230道。
對于2023年高考作文,應充分關注家國情懷、審美教育、奮進人生、創新精神、文化傳承、平視世界、雙減政策、成長環境、人類命運共同體、法治社會這幾個寫作話題,我們雜志應對高考作文,對應了八大主題,基本能夠囊括——“吾國吾家”“科技賦能”“新時代·新青年”“命運與共”“精神力量”“文化根脈”“世間萬象”“審美藝術”。同時,今年是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周年,這是一個大事件,關于青年的話題,會得到大家的重視,比如關于青年的擔當、責任、素質方面。
記者問:彭主編,如果學生想拿作文高分,應該更加注重些什么呢?
彭宇主編:大家一定要記住一條規律:越是高分作文,老師看的時間越長。
寫作成功的關鍵,其實在于關心社會時政,充分了解、積極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把握時代脈動、關注社會時事的考生,才有可能獲得優異成績。
想作文拿高分,我特別想說的一點就標題和第一段的重要性,有一句成語叫“一見鐘情”,那鐘的是什么呢?應該就是顏值,在作文寫作中,顏值就是字、標題、第一段。字你可以不漂亮,但要清晰,別讓閱卷老師猜字。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擬題方式就是六字、八字、十字對仗,既然是流行,那么就會有同質化的現象發生,閱卷老師會有一種視疲勞,甚至是情感疲勞,我的建議是能不能用另外一種方式擬題呢?比如化用古詩詞,化用名人名言,甚至可以參考教材當中的文題,拿來化用。第一段,更加重要,大家都在用一個套路的時候,你能不能用文學化的語言來闡釋觀點呢?你學過那么多年的語文,文學化的語言應該不是什么難事兒,就看你想不想了!
同時,想作文拿高分,一定要切記——素材運用必須要小眾,比如感動中國人物素材,好,但盡量少用,大家都知道的素材,你覺得會有新意嗎?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胡編亂造。
要注意這幾點:年齡感,身份感,場景感。你是十八歲的少年,你要有青春的朝氣,要有蓬勃的熱情,要有青澀感,不要讓人覺得這是個中老年人在寫作文,更不要讓人覺得你是在俯視他,寫作文是在與人交流,用平視的角度會不會更讓交流者舒服呢?
還有一點就是,文章最好分成五至七段文章,最多不超過十段,不宜少于五段。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可短些,兩三行即可,中間每段可長些,七八行較好。單個語段盡量不超過200字。閱卷老師很不喜歡首尾各一小段、中間一大段的分段方式,也不大喜歡兩三行就作一段的分段方式。第一段短才能迅速入題,最后一段短才能突出主旨;中間七八行作一段,是因為這樣長的段落能較完整地敘述事情的一個片斷。當然也不能絕對化,在行文過程中,根據需要在中間兩個大段之間插入一兩句過渡語并單獨成段,有時也會給人靈活和流暢的感覺。
記者問:彭主編,學生有著懼怕寫作文的心理應該怎么調節?
彭宇主編:其實說到懼怕,不單單是對于寫作文的懼怕,高考本身就是一個讓人緊張的事情。學生普遍不愛寫作文,根本原因是對作文在心理上的抗拒,因為考場作文是有限制的。由這個導致的懼怕 ,是很容易解決的。考綱和評分標準對“立意明確”有要求,但對“立什么意”卻沒限定,只是要求考生感情真摯,寫出自己獨特而真切的體驗。這是不是意味著只要是真實的就可以寫呢?不是,高考畢竟是選拔性考試,所以,作文要以謳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宣揚社會公認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為基調。利用高考作文來宣泄對現實的不滿、對教育制度的鄙視、對父母師友的厭惡等不良情緒,或者在文中為自己追求刺激、貪圖享樂、逃避責任的行為作辯護的,基本就與分數告別了。但我覺得,咱們的學生應該不會犯此類的低級錯誤。如果能夠做到這些,就不存在懼怕的問題。
最后,我想對家長們說幾句話:現在,最緊張的是家長,此時的家長,對孩子千萬別叮囑,其實,對于孩子來說,高考應該就是跟平時的考試區別不大,他們已經千錘百煉了,而高考真的只是人生的一個節點而已。現在的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把飯做好,把氣氛調節好,哪怕陪孩子看一部電影呢,總好過任何形式的提醒!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文字 馬瑞/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