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難高考作文題「紅樓夢」,它到底想讓考生們寫什么?
今年高考作文題在網上又火了
尤其是全國甲卷的作文題,榮登熱搜,大家一致評價:太難了!
具體的題目如下:
《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后,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
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于水”,主張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
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扒叻肌倍郑c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
以上材料中,眾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
這個現象也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引發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其實我剛拿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是一臉懵逼的,因為我居然不知道自己該從何處下筆,好歹我也是靠筆桿子吃飯的,有點丟人。
不過轉念一想這也很正常= =我參加高考那已經是七年前的事情了= =讓我重新回去寫高考命題作文實在是有點太難為我了。。當然我承認,我這個借口找的真的很爛。。
雖然我離開高中已經很多年了,不過一些基本的高考命題作文的方式方法我還是記得的。
首先第一條高考作文題的定律是:幾乎所有的高考命題作文,都是希望考生寫議論文,這是一定的。
除去極個別文筆極好、天賦異稟的學生能在高考中通過記敘文或者散文拿到高分,剩下的普通考生,如果寫記敘文,那就是在找死= =
因為高考的字數限制為800字左右,而在高考這么短的時間內,800字這么短的篇幅,你想寫出一個文采斐然,面面俱到的文章那是非常困難的。
這對于文筆的要求極高,一旦處理不好,極有可能會變成流水賬,那作文注定拿不到高分。
不要說我,你就是讓一些頂級的網文大佬,頂級的up來干,都不一定能干得好。。。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誰也不敢在高考這么重要的時刻去挑戰自己駕馭不了的文章,為了作文能拿到至少平均分以上,那我們只能去選擇議論文,找出自己的論點和論據,并加以表述。
也就是說,對于普通考生來說,題材我們已經選定了,那就是議論文。
第二條高考作文定律就是:題干和作文題本身是沒有半毛錢關系的。
很多人看到《紅樓夢》這個選題,瞬間腦瓜子就開始疼了,或者說,開始害怕了。
要么就是覺得自己完全沒看過《紅樓夢》,或者就是覺得自己粗略地看過,但對《紅樓夢》實在是沒什么理解,拿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作文題材,誰都會開始慌。
其實,這道題和《紅樓夢》半毛錢關系也沒有。
題干這種東西你看看就得了,跟你寫議論文基本沒啥關系。
我昨天晚上和某位頂級高中的頂級語文老師交流了一下,對方也很肯定我前面這兩步的分析,但是走完這兩步之后,我還是崴了腳。。。完全掉到了作文的坑里去了。。。。
各位完全不用懷疑對方的水平= =她手上教出來的清北學生數都數不清。。。
但是因為教育行業,同行不能否定同行,所以對方要求不透露自己的任何個人消息= =
在確認作文是議論文,以及題干和作文主題沒啥關系之后,我們就要開始找題目給我們的論點了,我就在這一步上出了大問題。。。
題目給了我三個論點,分別是“直接移用”“借鑒化用”“情境獨創”
我當時是覺得,既然題目給了我三個論點,那我就應該從三個論點里選出一個作為自己的論點,然后否認剩下兩個= =文章具體的內容就是如何論證這個論點,以及為什么剩下兩個論點不好,不行。
那“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那論點肯定選賈寶玉的“情境獨創”,題干上面不也大力稱贊賈寶玉,并且否認前面兩個論點了嗎?
欸,你要這么想,恭喜你,你掉進了和我完全一樣的坑里面去了。。。。
這樣做,最大的問題在于哪里?
和高考作文定律第一條完全相反,記敘文是路太寬了,800字篇幅太短你根本收不了尾,大概率是虎頭蛇尾。
而我這么寫,則是把自己的路走得太窄了。。。因為上來就把自己的論點確定了,那么請問我到底該怎么論證這 “情境獨創”是絕對正確的,而剩下的“直接移用”“借鑒化用”是絕對錯誤的呢?
而且要湊夠800字。。。也就是說除了開頭的肯定論點以外,剩下的七百多字,我得全部用來肯定“情境獨創”,并且中途要否定“直接移用”“借鑒化用”,而且要做到有理有據,面面俱到。。。。
那就直接走遠了= =因為這比寫記敘文還要難。。。。
接著這位老師跟我講的就是,這個題目其實挖了一個很大的坑= =他看似是給了你三個論點,然后讓你去選擇其中之一去論證,但是如果你真的這么做了,那就是掉進坑里去了,因為路太窄了,800字極其難寫。。。。
所以這個作文題根本就不是讓你論證這三個論點之一!
文章告訴你的,其實是:我們是不是該根據場景的不同,去選擇不同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呢?換句話說,就事論事。
賈寶玉被稱贊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在給亭子命名這件事情上,他的“情境獨創”這個方式,是最符合當時情景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剩下的“直接移用”“借鑒化用”在任何場景下都是絕對用不了啊。。。
與其完全肯定“情境獨創”這一個論點,倒不如從整個題目跳出來,我們反過來論證:我們要會舉一反三,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場景去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要因地制宜。
這么一想,你是不是就覺得這個作文好寫多了。。。至少比我之前提的那種要好寫得多得多。。。
反正聽他這么一說,我是覺得豁然開朗了。
后面對方也跟我說,如果真的按照我的作文方向去寫,那也不是完全不能寫。。。
如果我真的硬要肯定第三個論點的“情境獨創”,那也不要去否定“直接移用”“借鑒化用”這兩個論點本身,而是要把這兩個論點定性為:生搬硬套。
接著論證它們倆沒有因地制宜,沒有舉一反三,這是唯一的能讓我這個方向的作文拿高分的方式。。
不過這個題目是真的很險惡。。。你一不留神就掉坑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