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右溪記文言文閱讀答案 貞觀政要文言文閱讀答案優秀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右溪記文言文閱讀答案 貞觀政要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一
(a)謝安,字安石,尚從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歲時,譙郡桓彝見而嘆曰:此兒風神秀徹,后當不減王東海。及總角,神識沈敏,風宇條暢,善行書。少有盛名,時多愛慕。
后安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并遽,便唱使還。安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回。于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b)及帝崩,桓溫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陳兵衛,將移晉室。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 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王之恐狀,轉見于色。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桓憚其曠遠,乃趣⑦解兵。王、謝舊齊名,于此始判優劣。
【注釋】①裒(póu):謝裒,謝安的父親。②桓彝:尚書吏部郎桓彝,桓溫的父親。③王東海:即王承,晉名臣。④總角:指童年時。⑤將無:相當于還是吧。⑥阼(zuò):國家。⑦趣:通促,趕快。
1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孫、王諸人色并遽(驚慌) b. 便唱使還(通倡,提議)
c.轉見于色 (神情) d.望階趨席(奔向)
2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 )(4分)
a.眾人即承響而回 挾天子而令諸侯
b.于是審其量 未嘗不痛恨于桓靈也
c.王之恐狀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d.乃趣解兵 凡三往,乃見
2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2分)
②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2分)
22.兩篇短文都體現了謝安怎樣的品質?具體表現有何不同?請結合文意簡要分析。(4分)
19.d(3分) 20.a c (4分)
21.①船夫因為謝安神態安閑,心情舒暢,便仍然搖船向前。(2分)
②桓溫埋伏好兵士,設宴大請朝中百官,想趁此機會殺害謝安和王坦之。(2分)
22.淡定從容,有曠達的胸襟和非凡的氣度(2分)。第一則表現在謝安面對大自然的大風大浪時,別人驚慌失措,他卻神態悠閑,精神振奮,吟誦長嘯。第二則表現在謝安面對政治和命運的大風大浪時(或國家個人命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雖有性命之憂,卻神色不變,瀟灑吟誦,以自己的氣度震懾桓溫使其撤兵。(2分)(共4分,意思符合即可)
(一)謝安,字安石,是謝尚的堂弟弟。他父親是謝裒,官至太常卿。4歲時,謝安被當時的尚書吏部郎桓彝(即桓溫父)看到,引得桓大人大發贊嘆:這孩子風俊神清,以后肯定不遜于王東海(王東海即王承,是晉一代名臣)!稍大一些,謝安更是表現出聰慧機敏,處事沉穩,氣宇非凡,擅長行書。謝安在東山居留期間,時常和孫興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大風,浪濤洶涌,孫興公、王羲之等人都驚恐失色,便提議掉轉船頭回去。謝安這時精神振奮,興致正高,吟誦長嘯,不發一言。船夫因為謝安神態安閑,心情舒暢,便仍然搖船向前。一會兒,風勢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騷動起來,坐不住了。謝安慢條斯理地說:這樣看來,恐怕是該回去了吧?大家立即響應,就回去了。從這件事里人們看到了謝安的氣度,認為他完全能夠鎮撫朝廷內外,安定國家。
(二)咸安二年(372),即位不到一年的簡文帝就在憂懼中死去,(太子司馬曜即位,是為孝武帝。原來滿心期待著簡文帝臨終前會把皇位禪讓給自己的桓溫大失所望,便以進京祭奠簡文帝為由,于寧康元年(373)二月率軍來到建康城外,準備殺大臣以立成。)桓溫埋伏好兵士,設宴大請朝中百官,想趁此機會殺害謝安和王坦之。 王坦之非常驚恐,問謝安:應該采取什么辦法?謝安神色不變,對王坦之說:晉朝的存亡,決定于我們這一次去的結果。兩人一起前去赴宴, 王坦之驚恐的狀態,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在臉色上;謝安的寬宏大量,也在神態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臺階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陽書生那樣朗誦起嵇康浩浩洪流的詩篇?;笢睾ε滤欠N曠達的氣量,便趕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謝安名望相等,通過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右溪記文言文閱讀答案 貞觀政要文言文閱讀答案篇二
閱讀下文并完成問題。
鳥說
余讀書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官官然者即而視之則二鳥巢于其枝干之間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盞,精密完固,細草盤結而成。
鳥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潔,娟皎可愛,不知其何鳥也。雛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輒患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戲以手撼其巢,則下瞰而鳴。小撼之小鳴,大撼之即大鳴,手下鳴乃已。他日,余從外來,見巢墜于地,覓二鳥及彀,無有。問之,則某氏僮如取以去。
嗟乎!以此鳥之羽毛潔、而音鳴好也,奚不深山之適而茂林之棲?乃托身非所,見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為甚寬也哉?
1.用“/”給文中畫線部分斷句。
2.說,是一種文體,可以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或_______。本文是一篇以_______為主的“說”體文字。
3.解釋句中的加粗詞。
(1)巢大如盞( )
(2)小不能盈掬( )
(3)手下鳴乃已( )
(4)雛且出矣,雌者覆翼之( )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奚不深山之適而茂林之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對鳥兒的遭遇是什么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作者寫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者/……之/……間/……尺/……
2.說明 議論 記敘 記敘
3.(1)燈盞
(2)一滿捧
(3)止
(4)用翅膀
4.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找茂林棲息呢?(意對即可)
5.同情、悲哀鳥兒的遭遇,痛恨毀鳥人的行徑。
6.抨擊境治者的暴虐兇殘,對受迫害的人深切同情,也告誡人們要選擇好的生活環境。(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