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综合视频_性视频网站免费_蜜桃色网_中文字幕国_亚洲精品久久久蜜臀_久久精品一级

山中的翻譯

16325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山中的翻譯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山中的翻譯篇一

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峰西。

天上的浮云不能與此山平齊,山巒云霧蒼蒼遠望反更迷離。

拂曉彎月暫時飛隱到高樹里,秋夜的銀河遠隔在數峰以西。

浮云:飄動的云。

共:同,與。

山靄:山中的云氣。

望:一作“翠”。

迷:分辨不清。

曉月:拂曉的殘月。

暫:短暫,突然。

高:一作“千”。

秋河:秋夜的銀河。

這首七絕以極簡煉的筆觸,描繪了石邑山變幻多姿的迷人景色。石邑,古縣名,故城在今河北獲鹿東南。石邑一帶為太行山余脈,山勢逶迤,群峰錯列,峻峭插天。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齊”,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寫了這種直插云天的氣勢:那高空飄忽浮動的白云也飛升不到山的頂端,敢去與它比個高低。如果說第一句是寫仰望所見,那么第二句“山靄蒼蒼望轉迷”,則是寫遠眺情景:摩天的山巒連綿不斷,飄蕩的晚霞忽淡忽濃,忽明忽暗,給重巒疊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望轉迷”三字,玲瓏剔透,活脫脫地寫出了詩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將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變化莫測的氣氛,描繪得淋漓盡致。此句巧妙地照應上句,正因為山高云繞,才使入山的游人產生“望轉迷”的感覺。同時由“迷”字,又暗示夜暮來臨,詩人將在山中投宿。“宿”字是此詩的題眼,倘若不在此處投宿,后面寫破曉時的景色就顯得無根無襻。

三四句“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峰西”,是這首七絕精妙傳神之筆。陳子昂有“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春夜別友人》)詩句,寫拂曉與友人離別的景色,畫面是靜止的。韓翃這兩句詩由此化出,在寧靜的氣氛中增加了豐富的層次和鮮明的動感。句中“秋”字點明了投宿山中的節令,“曉”字寫出暮宿曉行的時間。踏上旅程,透過參天大樹的縫隙窺見朗月高懸天中;當旅人緣著山徑行進,隨著峰回路轉視角的變換,剛才還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隱藏到濃密的樹中去了。“暫飛高樹里”,看似隨意涉筆,無意求工,卻清絕洗煉,獨到含蓄:讀者從“暫”字中可以領悟到,隨著山路的曲折回環,明月還會躍出樹叢;從“飛”字中可以感覺到,拂曉時萬籟俱寂,天空仿佛突然增添了動感。這是一幅語意新鮮、有層次有節奏的活動畫面,意境幽美,景色錯落有致,令人產生無限遐想。由于曙色漸開,銀河逐漸西流沉淪,又被群峰遮蔽,所以看不到了。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數峰西”,一筆帶過,戛然而止。這兩句一詳一略,一實一虛,把近景遠景、明暗層次、時間空間安排得井然有序,將所描繪的景色熔鑄在俊美流暢的對句中,給全詩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藝術魅力與和諧悅耳的音樂效果。同時,透過這兩句景色描繪,使人深深體味到旅人夜宿曉行,奔波不已的艱辛。

這首七絕寫得很圓熟。詩人采用剪影式的寫法,截取暮宿和曉行時自己感受最深的幾個片段,來表現石邑山中之景,而隱含的“宿”字給互不聯系的景物起了紐帶作用:因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云;由于曉行,才有登程所見的曉月秋河。“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軌轍可尋,脈斷峰連,渾然一體。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敘的呆板,顯得既有波瀾又生神韻。表面看,這首詩似乎單純寫景,實際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對石邑山雄偉高峻的驚愕與贊嘆;三四句曉行幽靜清冷的畫面,展現了“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式的意境,表達了詩人羈旅辛苦,孤獨凄清的況味。

山中的翻譯篇二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別人詢問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卻沒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個地面的顏色和天空的顏色是一樣的,泉水從高高的山崖上飛流直下如雨聲作響。

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漲滿了一條條山澗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滿了一個個小池塘。這股泉水的清靜和淡泊沒有人看見,但不論怎樣,這股泉水年復一年地依舊是那么清澈。

借問:猶詢問。古詩中常見的假設性問語。

飛空:飛入空中。

深澗:兩山中間很深的水。

恬澹:同“恬淡”。清靜淡泊。

這是一首詠物抒懷詩。作者儲光羲以寫田園山水詩著稱,其詩多描繪農家生活、田園風光,抒寫個人情懷、朋友情誼,筆調質樸、自然、生動。《詠山泉》可謂詩人吟詠山水的著名詩作。

作為一首較為工整的五律,此詩的內容組合與行文結構頗具特色。首聯敘事點題,緊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靜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動,給這僻遠之所平添一活氣;面對此番景象,詩人真想問山泉有無一個讓人記得住的名字,可是無從知曉。其既驚喜又遺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間。頷聯承接上文,從正面立意,描繪山泉的出俗形象。詩人從廣闊的立體空間著筆,生動地摹繪出山泉的澄澈與靈動:它流淌在平地之時,恰似一面新亮的鏡子將蔚藍的天宇盡映水底;它飛瀉于山下之際,又如瀟瀟春雨般潑灑半空,煞是壯觀。此聯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對仗謹嚴,通過大膽的想象,細膩的刻畫,把飄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繪得生動可感。頸聯從反面角度立意,轉寫山泉遭遇冷落的境況:盡管山泉清凈而鮮活,可是當它流入深澗,水滿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時候,山泉原先的那種清澄和,那種靈氣,被這窒息的環境遮蓋了,仿佛有誰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飛空”。這些描寫,意在為后文蓄勢。尾聯關合全詩,由敘而議,點明詩旨:山泉的“恬淡”無人關注,可它仍然年復一年,自潔自清,保持著一塵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來,《詠山泉》是一首別致的山水詩,其獨特的藝術技巧可與王維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詩形象生動,畫面清新鮮麗,詩人既潑墨渲染,又精雕細刻,把清泠豐溢的山間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讀者面前。《詠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詠物詩——作品采用擬人手法,寓情于景,寫山泉的“不知名”,說山泉的“無人問”;寫山泉的“恬淡”,說山泉的“長自清”這一切,都在暗示人們:山泉即詩人自己,山泉的特點即詩人要追求的個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飄逸出俗的高潔境界了了可觀,耐人回味。總之,詠山泉與明心志的高度和諧統一,使此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殷璠《河岳英靈集》)。

山中的翻譯篇三

山中寡婦/時世行

朝代:唐朝

作者: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丈夫因戰亂死去,留下妻子困守在茅草屋里,穿著粗糙的苧麻衣服,鬢發枯黃面容憔悴。桑樹柘樹都荒廢了,再也不能養蠶,卻要向官府交納絲稅,田園荒蕪了卻還要征收青苗捐。經常挑些野菜,連根一起煮著吃,剛砍下的濕柴帶著葉子一起燒。任憑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沒有辦法可以躲避賦稅和徭役。

⑴蓬茅:茅草蓋的房子。

⑵麻苧(zhù):即苧麻。鬢發焦:因吃不飽,身體缺乏營養而頭發變成枯黃色。

⑶柘:樹木名,葉子可以喂蠶。

⑷和:帶著,連。

⑸旋斫:現砍。生柴:剛從樹上砍下來的濕柴。

⑹征徭:賦稅、徭役。

此詩通過山中寡婦這樣一個典型人物的悲慘命運,透視當時社會的面貌,語極沉郁悲憤。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軍閥之間,連年征戰,造成“四海十年人殺盡”(《哭貝韜》),“山中鳥雀共民愁”(《山中對雪》)的悲慘局面,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此詩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從這兵荒馬亂的時代著筆,概括地寫出了這位農家婦女的不幸遭遇:戰亂奪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棲身。

“麻苧衣衫鬢發焦”一句,抓住“衣衫”、“鬢發”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質的細節特征,簡潔而生動地刻畫出寡婦那貧困痛苦的形象:身著粗糙的麻布衣服,鬢發枯黃,面容憔悴,肖其貌而傳其神。從下文“時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寫來看,山中寡婦應該還是青壯年婦女,照說她的鬢發色澤該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難的熬,使她鬢發早已焦黃枯槁,顯得蒼老了。簡潔的肖像描寫,襯托出人物的內心痛苦,寫出了她那飽經憂患的身世。

然而,對這樣一個孤苦可憐的寡婦,統治階級也并不放過對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樣殘忍:“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此處的“納稅”,指繳納絲稅;“征苗”,指征收青苗稅,這是代宗廣德二年開始增設的田賦附加稅,因在糧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稱。古時以農桑為本,由于戰爭的破壞,桑林伐盡了,田園荒蕪了,而官府卻不顧人民的死活,照舊逼稅和“征苗”。殘酷的賦稅剝削,使這位孤苦貧窮的寡婦無以為生。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只見她不時地挖來野菜,連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時燒柴也很困難,燃生柴還要“帶葉燒”。這兩句是采用一種加倍強調的說法,通過這種藝術強調,渲染了山中寡婦那難以想象的困苦狀況。最后,詩人面對民不聊生的黑暗現實,發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獸,對人的威脅很大。寡婦不堪忍受苛斂重賦的壓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剝削的魔爪是無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處”,也難以逃脫賦稅和徭役的羅網。“任是”、“也應”兩個關聯詞用得極好。可以看出,詩人的筆觸象匕首一樣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罪惡本質。

詩歌是緣情而發,以感情來撥動讀者心弦的。《山中寡婦》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但詩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訴諸對人物命運的刻畫描寫之中。詩人把寡婦的苦難寫到了極至,造成一種濃厚的悲劇氛圍,從而使人民的苦痛,詩人的情感,都通過生活場景的描寫自然地流露出來,產生了感人的藝術力量。最后,詩又在形象描寫的基礎上引發感慨,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一個更廣闊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個山中寡婦的苦難,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婦同命運的更多人的苦難。這就從更大的范圍、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殘酷的剝削,深化了主題,使詩的蘊意更加深厚。

山中的翻譯篇四

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氣象萬千。何必初見陰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氣晴朗,沒有一絲雨意,走入云山深處,也會沾濕衣裳。

春暉:春光。

莫:不要。

輕陰:陰云。

便擬歸:就打算回去。

縱使:縱然,即使。

云:指霧氣、煙靄。

這首詩題為《山中留客》,它的重點當然是留客。但是,因為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無疑是欣賞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寫到春山的美景,不過寫多了又會沖淡“留客”的主題。詩人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他正面描寫山景只用了一句詩:“山光物態弄春暉”。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面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充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嚴冬過盡,春風給蕭瑟的山林換上新裝,萬物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生機勃勃,光彩煥發,爭奇斗艷。這一“弄”字,便賦予萬物以和諧的、活躍的情態和意趣。“山光物態弄春暉”,寫得極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態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綠葉嗎?是迎風招展的山花送來陣陣的芬芳嗎?是花葉叢中百鳥的歡唱嗎?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嗎?……它們全部囊括在這一句詩里了。這是一個極富啟發性和鼓動性的詩句。詩人把它放在詩的開頭也是頗具匠心的。

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所以這開頭的一句在表現上、在結構上都是值得細味的。由于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為輕陰便擬歸”,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是的,面對著這美不勝收的景致,怎能因為天邊一片陰云就打算回去呢?

光勸說客人“莫為輕陰便擬歸”還不夠,還必須使客人真正安下心來,游興濃起來才行。怎樣才能達到這一步呢?說今日無雨,可天有不測風云,何況“輕陰”已見,這種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險,未必能解決客人心中的疑慮。詩人琢磨著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賞這春山美景,只是擔心天雨淋濕了衣服。既然如此,詩人就來一個以退為進。你是怕天雨濕衣嗎,天晴又怎樣呢?“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沾衣”雖是難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煙縹緲,水汽蒙蒙,露濃花葉,……卻也是另一番極富詩意的境界啊!然而,這可不是遠在一旁所能見到的。它必須登高山、探幽谷,身臨其境,才能領略。而且細咀那“入云深處”四字,還會激起人們無窮的想象和追求,因為“入”之愈“深”,其所見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見詩的三四兩句,就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過要在四句短詩中把這一矛盾解決得完滿、生動、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詩人沒有回避客人提出的問題,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話去挽留,而是針對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導客人開闊視野,馳騁想象,改變他的想法,從而使客人留下來。事雖尋常,詩亦短小,卻寫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交融,渾然一體。其中虛實相間,跌宕自如,委婉蘊含,顯示出絕句的那種詞顯意深、語近情遙、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很有想法。(趙其鈞的評價)

這首詩的字面意思便是上邊所說,其實可以有另一種理解。世界如此美好,天地萬物都展現著美好的姿態。但是不要因為一點挫折便覺得受挫,喪失信心。你看,就算是萬事如常,也會有看不見的矛盾會使你受傷。山中留客,不是在山中留,而是在人生中留;客,不是作者的朋友,而是在人生中遭受挫折的朋友們。

這一“弄”字,便賦予萬物以和諧的、活躍的情態和意趣,又把山中之景細致精確的表達了出來,這是因為“弄”的本意是賣弄,而在此卻加以引申了,有“起舞弄清影”中的“弄”之意。

“沾衣”雖是難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煙縹緲,水汽蒙蒙,露濃花葉,……卻也是另一番極富詩意的境界啊!首先,春天雨水多,山中云霧繚繞,空氣濕潤,山中的游客從“云”中出來時衣服就已經變的濕潤潤的了。其次,是在對客人進行挽留。你怕下雨嗎?下雨不過是把你的衣服打濕而已,在這山中,即使是晴天也不會讓你的衣服干著,那么你又何必害怕下雨了?留下來吧!何不欣賞欣賞這雨中美景呢,可是別有一番風味啊!

這首詩緊扣詩題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繪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

首句“山光物態弄春輝”,寫出了留客的前提條件——山中萬物都在春天的陽光下爭奇斗艷,呈現著一派醉人的美景。一個“弄”字出神入化,給山中景物賦予了人的性格,描繪了萬物朝氣蓬勃的盎然生機。全詩正面描寫山景只有這一句詩。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面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出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

次句“莫為輕陰便擬歸”,是詩人對客人的勸留之辭,恰值游興正濃之際,天空中忽然浮過一片“輕陰”,大有大雨將至之勢,這是令客人游興頓減的惟一客觀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觀上并非不戀山景的心靈信息。次句與首句緊密相關。由于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

最后兩句“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采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筆法,進一步勸慰客人既來之,則安之,不要錯過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為客人怕“輕陰”致雨、淋濕衣服,詩人就婉曲地假設了一個晴天游春的問題——在晴天中,因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霧鎖的山中也會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徑上,衣服和鞋子同樣會被露水和霧汽打濕的。這也就是說,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無法避免的問題,從某一角度說,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樂趣,那么,就不必為一片“輕陰”而躑躅不前。

這兩句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這首詩的意境異常清幽,還表現在雋永的哲理啟迪上。它告訴人們:事物是復雜的,不應片面地看問題,對待困難也是如此。在人們前進的道路上,要正視困難,勇往直前,“莫為輕陰便擬歸”;在克服困難中迎來的美景,才更加賞心悅目,其樂無窮。正由于詩中含義豐富而深刻,所以,這首詩與同類登山春游詩相比就更別具一番悠然不盡的韻味。

山中的翻譯篇五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荊溪潺湲流過露出磷磷白石,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

山間小路上本來沒有下雨,但蒼翠的山色卻濃得仿佛要潤濕了人的衣裳。

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荊谷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

紅葉:秋天,楓、槭、黃櫨等樹的葉子都變成紅色,統稱紅葉。

元:原,本來。

這首小詩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

“荊溪白石出”主要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里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由于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征,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仿佛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天寒紅葉稀”主要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對王維這樣一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里那里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里的“紅葉稀”,并不給人以蕭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主要寫初冬時節山中全貌。本應是蕭瑟枯寂的冬季,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郁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摸得到,所以說“空翠”。“空翠”自然不會“濕衣”,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里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籠罩在一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所以盡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濕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復雜作用所產生的一種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種心靈上的快感。“空”字和“濕”字的矛盾,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一起來了。

張旭的《山中留客》說:“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沾衣”是實寫,展示了云封霧鎖的深山另一種美的境界;王維這首《山中》的“濕衣”卻是幻覺和錯覺,抒寫了濃翠的山色給人的詩意感受。同樣寫山中景物,同樣寫到了沾衣,卻同工異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藝術是永遠不會重復的。

這幅由小溪、白石、鮮艷的紅葉、山間小路、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于詩情畫意,沒有一絲一毫的蕭瑟枯寂。全詩意境空蒙,如夢如幻,寫法從一般見特殊,達到新穎獨特的效果,詩風清新明快。

此詩創作時間不詳,只能判斷其寫于初冬時節,為作者山行時有感而作。

山中的翻譯篇六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山中雜詩》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嵐氣云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兒從我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飛過,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山中雜詩》注釋

山際:山邊;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煙:指山里面的霧氣。

竹中:竹林叢中。

窺(kuī):從縫隙中看。

檐(yán):房檐。

這句是說山上的房屋地勢很高,所以云從窗戶里面穿進穿出。

《山中雜詩》賞析

本篇是詩人吳均《山中雜詩》的三首之一。作品通過對山居小屋悠遠、靜謐的環境描寫,表現了詩人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閑適自在的心情。

“山際見來煙。”“這里的山際”說的是目所能及的山與天相接的地方,寫的是極目遠望之處。“來煙”,寫的是詩人遠望所見的動感物象,即遠遠地看見嵐氣云煙從天邊飄來,這一描寫有力地再現了山居小屋環境的深邃和悠遠,給人創建了一個極其豐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間。

“竹中窺落日。”這句的“竹中”,從一個“窺”字可以看出說的應該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詩人從竹林的空隙中“窺”見到的明亮清新的一個動感物象。從這個“窺”字我們不難看出,詩人這里寫的是近景,即從竹林的空隙中窺視到的紅紅的落日。這一“窺”,巧妙而又生動地增強了夕陽余暉灑落竹林時刻山居小屋環境優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說在前兩句中詩人不惜筆墨為我們再現了山居小屋的環境,那么下邊兩句寫的則是小屋本身的特點。

“鳥向檐上飛。”“向”可以理解為“從”,也可理解為“在”。“檐上飛”,說的是傍晚了,鳥兒們快要歸巢了,于是在房檐兒上悠閑地,自由自在地,嘰嘰喳喳地,一會兒飛過來,一會兒又飛過去。這一句寫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離的所見,描繪的是一種清新、明快的場景,它在向人們透露著一種愉悅與欣喜的情懷。

“云從窗里出。”“云”是不可能從“窗里出”的,詩人寫的其實也就是一種感覺,我們不妨體會一下,如果站在山腳下,遠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潔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閑地飄動,仿佛就是從窗戶里飄出來的。這感覺是何等的神奇呀。

詩寫得十分精煉。四句寫出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如同電影鏡頭的連接那樣,合起來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煙、日、鳥、云都在動,但給人的印象卻是無限的靜。由這一片寂靜,又使人感到詩人心中是那么清靜。他沒有一點兒雜念,只是靜靜地觀賞著這一切。如果細細吟味,還可感到三、四句隱隱流露出詩人的幾分新奇感。高飛的鳥與屋檐齊高,白云由窗間流出,這種景象在平地上見不到,因而使詩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兩副對子。前兩句“見”、“窺”的主體是詩人,后兩句的主體則是“鳥”和“云”。前兩句的節奏是二、一、二,后兩句是二、二、一。這樣,全詩雖然篇幅短小,內容單純,卻因句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至于不顯得單調了。

此詩寫作極有章法,動靜結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相襯的藝術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合,構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境氛圍。詩人又運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觀察寫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境之中,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的翻譯篇七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十年的歲月連回家的夢想都不曾有過,此時此刻我獨立青峰之上面對著野水無涯。山雨初停的時候,天地間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經歷多少歲月才能修煉成梅花那樣的品格呢?

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賞析

首句,“十年無夢得還家”,指抗元兵敗的十年間從未還家。這里不說“未還家”,卻說“無夢得還家”,簡直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可見其決絕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遺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總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權。他的“無夢得還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節隱居。這一句領起下文。決絕到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棲息山間也就怡然自得了。

“獨立青峰野水涯”,“獨立”使詩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間,是詩人直沖云霄的氣節,是詩人不可一世的風骨。“青峰野水涯”是眼前景,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絕妙的水墨畫,但這又不是純寫武夷奇觀,當年宋朝的河山,空曠,寂靜,沒有著落;獨立于此,詩人的心情,有些悲愴孤獨,有些若有所失。沒有人煙,腳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繚亂逐春生”;不見漁舟,眼前只是煙波浩淼的野水,中間傾注著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巍然挺立的青峰,實際上也是詩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寫照。

第三句一轉,“天地寂寥山雨歇”,天地寂寥,淅淅瀝瀝的春雨在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時候停住了,田野清曠,凍云黯淡,有青草的氣息,有天地的空曠,有黃昏的寂寞。簡直辨不清是真在寫沉寂的山中氣象,還是在嘆息人間的萬馬齊喑。

末句“幾生修得到梅花”?梅花向來被人們賦予了高潔堅貞的品質,如王安石寫寒士的《梅》:“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陸游寫高士的梅:“零落成塵碾做泥,只有香如故”;還有蘇軾寫的梅:“不知風雨卷春歸,收拾余香還畀昊”……梅花在數九隆冬這樣最寒冷的日子里開放,百花之中,一枝獨秀。到次年春來草長,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無語,卓爾不群。人要幾生幾世才能修得到梅花這樣的境界啊!詩人忽然提到獨立世外,傲霜吐艷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無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間,以梅花品格相期許。詩風自然樸素不加雕飾,清曠之中已帶著幾分蒼涼沉郁,詩人對故國的思念,對人生的思考,深遠綿長,發人深省。

創作背景

此時,信洲失守,抗元失敗后他已在武夷山中轉徙十年,文天祥已經就義兩年。蒙古的鐵蹄從北向南踐踏而來,高原水出山河改,戰地風來草木腥。妻子和兩個兒子被擄,許多南宋舊臣紛紛投靠新主,孤忠的謝枋得面對國破家亡是怎樣的心情?他已經離家十年了,獨立青峰之上,雨后的山中顯得更加寂寞,面對滾滾襲來的寒潮,他內心里也許有過軟弱,畢竟是有血有肉的人啊。但是,他追求梅花的品格最終成就了自己高潔的人格。

山中的翻譯篇八

作者:吳均

朝代:南北朝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嵐氣云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鳥兒歡快地在房檐上飛來飛去,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⑴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⑵煙:此指煙靄。⑶窺(kuī):從縫隙中看。⑷檐(yán):房檐。

詩作主題本詩是一首寫景詩,作者借幽居時看到的景象,暗示出山居之樂,表達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閑適心境。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從窗里飄出來。作者的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鳥向檐上飛”一句,生動地描繪了人鳥和諧相處的情景。

“云從窗里出”一句,寫出了詩人居住的地勢之高峻,連云都從窗戶里出來了。

全詩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⒈、寫作極有章法,動靜結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相襯的藝術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合,構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境氛圍。

⒉、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本詩通過詩人的觀察寫出景物,并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境之中。

山中的翻譯篇九

[清代]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是說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熘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的畫面。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有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有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苦難的身世發有深深的感嘆。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是說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熘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的畫面。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有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有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苦難的身世發有深深的感嘆。

山中的翻譯篇十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山中的景色沐浴著春天的陽光,不要因為只是微微的陰天就打算回家。天氣晴朗并無下雨的可能,走到山中云霧深處也會打濕你的衣服。

⑴山行:一作“山中”。⑵春暉:春光。⑶便擬歸:就打算回去。⑷縱使:縱然,即使。⑸云:指霧氣、煙靄。

這首詩緊扣詩題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繪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詩的大意是:在春天的明媚光色中,群山也煥發了容光,眾物也在春天展示出自己多姿多彩的方面,這一切都構成了春天的光彩。在這種美景艷陽天中,些許天氣的陰晴變化不算什么。那空山幽谷,云煙縹緲,水汽蒙蒙,露濃花葉,即使是晴天也會沾濕衣服,來客不必因為天色微陰怕雨就罷游而歸。

首句“山光物態弄春輝”,寫出了留客的前提條件——山中萬物都在春天的陽光下爭奇斗艷,呈現著一派醉人的美景。一個“弄”字出神入化,給山中景物賦予了人的性格,描繪了萬物朝氣蓬勃的盎然生機。

次句“莫為輕陰便擬歸”,是詩人對客人的勸留之辭,恰值游興正濃之際,天空中忽然浮過一片“輕陰”,大有大雨將至之勢,這是令客人游興頓減的惟一客觀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觀上并非不戀山景的心靈信息。

最后兩句“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采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筆法,進一步勸慰客人既來之,則安之,不要錯過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為客人怕“輕陰”致雨、淋濕衣服,詩人就婉曲地假設了一個晴天游春的問題——在晴天中,因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霧鎖的山中也會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徑上,衣服和鞋子同樣會被露水和霧汽打濕的。

這也就是說,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無法避免的問題,從某一角度說,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樂趣,那么,就不必為一片“輕陰”而躑躅不前。

這首詩的意境異常清幽,主要表現在雋永的哲理啟迪上。它告訴人們:事物是復雜的,不應片面地看問題,對待困難也是如此。在人們前進的道路上,要正視困難,勇往直前,“莫為輕陰便擬歸”;在克服困難中迎來的美景,才更加賞心悅目,其樂無窮。正由于詩中含義豐富而深刻,所以,這首詩與同類登山春游詩相比就更別具一番悠然不盡的韻味。

山中的翻譯篇十一

山中雪后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山中雪后》是清代詩人鄭燮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借此詩作托物言志。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苦難的身世發出深深的感嘆。此詩也含蓄地表現了詞人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

清晨起來剛一開門,看到山頭已被一場大雪覆蓋。此時,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陽的光芒,透過淡淡的白云,也變得寒冷了。

房檐的積雪尚未開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這樣一種清冷、孤寂的氣氛,是多么不尋常啊!

①山中雪后: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詩。

②檐流未滴梅花凍:屋上積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開放。

③清孤:凄清孤獨。

④等閑:尋常、一般。

鄭板橋出身貧寒,年輕時“為忌者所囑不得入試”,曾流浪街頭賣畫,有時甚至靠乞討度日,飽嘗人間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給他的心靈帶來嚴重創傷,所以他經常在詩詞作品中,抒發對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見景生情所做的詩歌。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溜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

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描圖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點氛圍)的畫面。“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出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出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繪圖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析情感)。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苦難的身世發出深深的感嘆。

山中的翻譯篇十二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中年以后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終南山邊陲。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游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云霧千變萬化。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中年以后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終南山邊陲。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游玩,

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

間或坐看上升的云霧千變萬化。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

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中歲:中年。好(hào):喜好。道:這里指佛教。

家:安家。

南山:即終南山。

陲(chuí):邊緣,旁邊,邊境。

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意思是終南山腳下。

勝事:快意美好的事。

值:遇到。叟(sǒu):老翁。林叟:鄉村的老人。

無還期:沒有回還的準確時間。

【評析】:

這首詩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閑適怡樂,隨遇而安之情。第一聯敘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聯寫詩人的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第三聯寫心境閑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聯進一步寫出悠閑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談笑”“無還期”了,寫出了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對句既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凝煉至此,實乃不易。(劉建勛)

【簡析】:

這首詩既是寫景,也是寫隨遇而安的閑適恬淡之情。

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其實,由于政局變化反復,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閑自在,大約四十歲后,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

開頭兩句:“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敘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與裴秀才迪》的信中說:“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興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從這段描述,我們就可知道詩中第二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中透露出來的閑情逸致了。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詩人同調無多,興致來時,惟有獨游,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即言“勝事自知”。“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坐看云起時”,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云本來就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云無心以出岫”的話(見《歸去來辭》)。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適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為后代詩家贊賞。近人俞陛云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云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詩境淺說》)這是很有見地的。再從藝術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及‘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

最后一聯:“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來出游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實在是貫穿上下,成為此次出游的一個特色。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閑,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對于我們了解王維的思想是有認識意義的。(劉逸生)

山中的翻譯篇十三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山中雜詩》是南朝文學家吳均所作。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語言清新優美,文字簡練利落;文章條理分明,表現角度多樣;寫景狀物生動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繪景致優美,意境幽遠,尤其是多種感官的調動,讀來使人如臨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齊整,以五言為主,多用工整的對偶,又間以六言,使文句整飭勻稱,節奏疏宕諧婉,語意轉折靈活。此詩以素筆淡墨,描寫了深山幽麗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詩人喜愛山水的生活情趣。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云煙,

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

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山際:山邊;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煙:指山里面的霧氣。

竹中:竹林叢中。

窺(kuī):從縫隙中看。

檐(yán):房檐。

這句是說山上的房屋地勢很高,所以云從窗戶里面穿進穿出。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現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從窗里飄出來。作者的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開頭兩句說,但見陣陣煙霧從山與山的交接處飄來,又見太陽在竹叢后漸漸落下。“來”、“落”兩字寫出了動態。“見”、“窺”兩字用得很恰當:煙來則舉目可見;日落則是透過竹子間的空隙所見,所以用“窺”字。“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三、四句說,鳥兒向著屋檐上飛翔,白云從窗戶里輕輕流出。這兩句都使人想到山中屋宇所處地勢的高峻。尤其是后一句:云本不可能生于屋內,但因屋宇處于白云繚繞之中,云氣從屋后、屋側飄過,所以看起來就像從窗中飛出。“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詩寫得十分精煉。四句寫出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如同電影鏡頭的連接那樣,合起來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煙、日、鳥、云都在動,但給人的印象卻是無限的靜。由這一片寂靜,又使人感到詩人心中是那么清靜。他沒有一點兒雜念,只是靜靜地觀賞著這一切。如果細細吟味,還可感到三、四句隱隱流露出詩人的幾分新奇感。高飛的鳥與屋檐齊高,白云由窗間流出,這種景象在平地上見不到,因而使詩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兩副對子。前兩句“見”、“窺”的主體是詩人,后兩句的主體則是“鳥”和“云”。前兩句的節奏是二、一、二,后兩旬是二、二、一。這樣,全詩雖然篇幅短小,內容單純,卻因旬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至于不顯得單調了。

此詩寫作極有章法,動靜結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相襯的藝術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合,構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境氛圍。詩人又運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觀察寫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境之中,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的翻譯篇十四

楊基

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

細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的吹拂山,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

順著山路慢慢地走著,竟不知路途遠近。沿路的黃鶯鳴叫著把我送到了家。

天平山:在江蘇省蘇州市西,山頂正平,稱望湖臺,山上有白)泉、白)寺、萬笏林等名勝,楊基家在赤山,離天平山很近。

茸茸(róng):小雨又細又密又柔和的感覺。

楝(liàn):江南一帶常見的落葉喬木,春天開淡紫色花。

枇(pí)杷(pá):樹的名稱。果實黃色圓形,味甜,春夏之間成熟。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淺:山路的遠近。

詩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筆畫,在綿綿春雨中,楝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顯得格外嬌艷和滋潤。南風輕輕吹拂,在郁郁蔥蔥的草木叢里,不時露出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這兩句對得很工,“細雨”對“南風”,“楝花”對“枇杷”,從氣候與植物兩方面刻畫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觀,而句中的修飾語“茸茸”和“樹樹”以及“濕”和“熱”則進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詩人的著眼點在景,但同時也襯出了情,從他蘸滿色彩的筆觸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畫面也漸漸活動起來,“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詩人沿著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遠,只聽得滿耳鶯啼,不知不覺中卻已回到了家門口。這里,詩人有意識地虛化了距離感和時間感,形成一種物我兩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隱隱流露出來的那種悠然自得的閑適心情,在這一段里便躍然紙上了。這兩句著眼于人的感覺,但并沒有離開景色描寫這一主線,“一路鶯啼”與上文中的“茸茸”、“樹樹”相輝映,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把天平山的春天寫得充滿野趣,十分熱鬧。同時,詩人在漫游時忘了路程,忘了時間,這又從另一個側面襯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細雨,微微南風,舒遠愜意,這是從觸覺角度寫;一支支楝花,一樹樹枇杷,明艷奪目,這是從視覺角度描寫;一路上黃鶯兒唱著婉轉的歌,輕快悅耳,這是從聽覺角度描寫。多角度描寫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圖。

天平山是吳中名勝之一,林木秀潤,奇石縱橫,詩人自幼生活在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對他來說,都十分熟悉,十分親切。元末,為避亂世,詩人曾隱居于故鄉,這首詩便是詩人隱居時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山中的翻譯篇十五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是南北朝陶弘景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后回答皇帝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該詩通過回答天子的問題來說明詩人所喜愛的東西超塵脫俗,以示自己的志向。全詩意境深廣,蘊含無盡。

你問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告訴你,這個山中只有白云,我擁有白云。

只有在山中,我才擁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會有好的心情。所以我不會也不可能把它贈送給您。

①詔:皇帝所頒發的文書命令。

②怡悅:取悅,喜悅。

③不堪:不能勝任。

陶弘景才華出眾,梁武帝早年即與其相識,稱帝之后他屢次希望隱居華陽洞的陶弘景能夠出仕,但陶不為所動。梁武帝蕭衍曾下詔問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為官。”他就創作此詩回答梁武帝,同時表明自己的志向。

另一說該詩是陶弘景隱居之后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

這首五言四句的小詩,是齊梁間隱士陶弘景所作。弘景不以詩名,但此詩以極簡練的詞句表現了作者高遠出世的情懷和敝屣富貴的依然之態。

首句“山中何所有”。起句借梁武帝詔書中的問語,引出下文自己的回答。這一句看似平平,若不經意,但隱士不事王侯、高尚其志、對“圣旨”絕無半分誠惶誠恐之感的風范,已約略可體味。次句“嶺上多白云”,正面回答詔問。山中之物多矣,作者獨獨拈出“白云”,自然,山中多云,這是事實,《禮記》所謂“天降時雨,山川出云”,謝靈運詩亦有“白云抱幽石”、“巖高白云屯”之句。作者將眼前景隨口道來,毫不費力,而青山白云,相映成趣,非但當時作者注目,亦使今之讀者神往。此其一。其二,這與晉宋以來隱逸之士所賦予白云的特殊意義有關。云之為物,行蹤飄忽,去來無跡,自由自在,無佳無礙,這正是隱士們寄托幽懷的對象,也可用作他們的自我象征。陶淵明《和郭主簿》云:“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其《歸去來辭》云:“云無心以出岫”,即是明證。后來的唐釋皎然說得更明白:“有形不累物,無跡去從風。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陶弘景詩中的“白云”,正有這樣的含義在內。臺中雖然沒有“我”字,卻已畫出了“我”仰首觀云、悠然自得的神態。梁武帝問山中何所有,實是說山中無所有,不如出山入朝,則無所不有矣。弘景這樣巧作回答,也暗示了拒絕應征出山的態度。若不經意之中,實有深意在內。

但這一句畢竟過于含蓄,意思不夠醒豁,接下來“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二句就索性點明了這層含義。表面看來,這兩句是說白云在天,飄忽無定,只可讓山人游目,無法寄陛下同觀,言下似乎還有遺憾之意。但“怡悅”一詞,明確表示了自己對青山白云,也就是對隱居生活的喜愛。“只”、“自”二字,更將對蒼山白云的欣賞看做是隱士的專利。萬丈紅塵中人怎能耐得住山居的寂寞,舒卷無方的白云怎能得到金粉叢中帝王的心賞,所謂“只可”、所謂“不堪”,其實已經毫不客氣地將對方排斥于自己的同道之外。意思雖略嫌直露,而拒聘的態度卻也因此顯得更加堅決。

相關專題 山中山中的翻譯
周易 易經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絡營銷 旅游攻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 查字典 社區團購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抖音代運營 易學網 互聯網資訊 成語 成語故事 詩詞 工商注冊 注冊公司 抖音帶貨 云南旅游網 網絡游戲 代理記賬 短視頻運營 在線題庫 國學網 知識產權 抖音運營 雕龍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學教程 常用文書 河北生活網 好書推薦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人才網 考研真題 漢語知識 心理咨詢 手游安卓版下載 興趣愛好 網絡知識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標交易 單機游戲下載 短視頻代運營 寶寶起名 范文網 電商設計 免費發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經典范文 優質范文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實用范文 古詩詞 衡水人才網 石家莊點痣 養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 鋼琴入門指法教程 詞典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版 chatGPT官網 勵志名言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文玩 語料庫 游戲推薦 男士發型 高考作文 PS修圖 兒童文學 買車咨詢 工作計劃 禮品廠 舟舟培訓 IT教程 手機游戲推薦排行榜 暖通,電地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應 ps素材庫 短視頻培訓 優秀個人博客 包裝網 創業賺錢 養生 民間借貸律師 綠色軟件 安卓手機游戲 手機軟件下載 手機游戲下載 單機游戲大全 免費軟件下載 石家莊論壇 網賺 手游下載 游戲盒子 職業培訓 資格考試 成語大全 英語培訓 藝術培訓 少兒培訓 苗木網 雕塑網 好玩的手機游戲推薦 漢語詞典 中國機械網 美文欣賞 紅樓夢 道德經 標準件 電地暖 網站轉讓 鮮花 書包網 英語培訓機構 電商運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 欧区一欧区二欧区三免费 | 91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久久一区 | 免费观看一级特黄欧美大片 | 国产一a在一片一级在一片 国产一二区视频 | 日本视频在线看 | 拍拍拍产国影院在线观看 | 91久久| 图片区小说区亚洲 | aaa免费看| 一二三区中文字幕 |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高清 | 狠狠天堂夜夜夜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唯西川 | 成人国产福利a无限看 | 九精品| www.日本久久 | 一区二区亚洲视频 | 成人小视频在线 | 欧美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 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国产91啪 | 91高清国产| 亚洲高清网站 |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9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五月综合激情网 | 久久91精品国产 | 欧美视频日韩 | 欧美三级在线看 | 九色精品在线 | 色版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午夜一级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 | 成人在线免费播放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 免费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 色老板最新网址 | 国产中文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