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100字通用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100字篇一
大唐貞觀十三年九月,正是的“數村木落蘆花碎,幾樹楓楊紅葉墜”的秋深時節,唐僧迎著清霜,披著明月,西出長安,踏上了取經之路。雖說是如來的得意弟子金蟬子投胎轉世,可此刻的他,只是一個肉胎凡身的和尚。他不知道前方山有多高路有多遠,不知道有多少豺狼虎豹等在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毒魔惡怪正眈眈虎視著他那能讓人長生的皮肉口滴涎水。他當然也不曾期待有幾個神通廣大的徒弟來斬妖除魔“保駕護航”。他的心里只裝著一件事:取經。他的腳下只有一條路:西天。伴隨他一起上路的,是求取真經的信念和永不退縮的意志。哪怕落入妖魔之手,飽受繩捆線綁籠屜蒸煮之苦,幾度命懸一線,可是只要一脫險境,他又會立刻踏上西行的路。
與手無縛雞之力的唐僧不同,三個徒弟都不是凡夫俗子。他們個個都能騰云駕霧斬妖除魔,去往西天對他們來說是小菜一碟的事。然而,他們卻跟隨著唐僧亦步亦趨,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取經人”。期間,也鬧過誤會與爭執,取經的團隊也幾乎分崩離析。然而,他們三個謹記著對觀音菩薩的承諾--“護送取經人”,一而再再而三放下嫌隙,各展所長合力驅魔,最終護送唐僧取得真經。十四年的取經路,孫悟空從一個沖動的石猴成長為沉著冷靜的“斗戰圣佛”,豬八戒和沙和尚也完成了對各自罪愆的救贖。他們的西行路,是一條堅守承諾自我成長的路。
師徒四人奔走在取經的路上,而各種妖魔鬼怪也奔走在各自的修仙之路。他們有的脫胎于草木,有的幻化于禽獸,都為了在神仙之列占有一席之地而奮力修行。然而,對于成仙的渴望使他們的內心成了一座焦灼的火焰山,為了達成目的,他們不擇手段,尤其是聽說唐僧肉可以延年益壽便使盡手段欲施毒手。對長生的渴望讓他們失去了理智,甚至忽視了孫悟空的金箍棒。可憐的他們,自以為走上了終南捷徑,卻不料反因此失了修行,丟了性命。
不論是仙是妖,都有自己要走的路。塵世間的每個人也一樣。趕路的時候,既要抬頭看天,也要低頭看地,關鍵是不要走上岔路。
西游記讀書心得體會100字篇二
《西游記》,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經無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后,于明朝中期由吳承恩最后完成。我從小就喜歡看《西游記》,對里面的故事情節幾乎都記得滾瓜爛熟了,特別是動畫版的《西游記》,更適合于我們少年兒童觀看。在西游記的幾個主要人物中,我最崇拜的就是那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孫悟空,孫悟空是聚天地靈氣孕育而生的一只石猴,自然無父無母,一切都必須靠自己的摸索,保持了天性的淘氣。他在靈臺方寸山上找到菩提祖師,學了一身的本領,特別是筋斗云和七十二變,讓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卻因本事太大,心高氣傲,從而漠視神權,硬闖地府、打鬧天宮,把天庭攪得一塌糊涂,導致他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行山下,一壓就是五百年,直到五百年后,唐僧才把他救了出來。
如果說大鬧天宮體現了孫悟空漠視神權,追求自由的性格的話,那么降妖伏魔,戰勝無數艱難險阻,護送唐僧西行則是他的英雄業績。西行途中,孫悟空對唐僧那是絕對的忠心耿耿,從未有二心,唐僧幾次趕他走,他都執意要留下。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不知斬了多少妖,降了多少魔:三打白骨精、通天河降靈感魚怪、解陽山奪取落胎泉、火焰山三調芭蕉扇……這一路走來,他英勇奮戰,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艱苦磨難,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的英雄戰歌!
除孫悟空外,唐僧還有兩個有本事的徒弟,那就是那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和一路上吃苦耐勞的沙和尚。豬八戒本是天河總督十萬水兵的天蓬元帥,是一位天宮神將,他有三十六般變化,能呼風喚雨,騰云駕霧,因貪酒而醉,調戲嫦娥仙子,被玉帝貶下凡塵,沒想到又稀里糊涂地投錯了胎,弄成豬身,而后又被觀音菩薩摩頂受戒,逐皈依佛門。雖然取經路上,豬八戒總是貪吃貪睡,可這是豬之常情,也不能怪他,而且,他也是一位降妖伏魔的高手。
沙和尚也是天上的神仙——卷簾大將,因打碎了王母娘娘的琉璃盞,而被玉帝打入了沙河中。認唐僧做師傅后,他是最勤勞的,行李都該他挑著,而且沒有半點怨言,只是默默無聞地挑著擔子。但沙和尚打起妖怪來也是決不手軟,適合水下功夫的他,總能幫到大師兄孫悟空。
故事的結局是唐僧師徒四人同心協力,堅持不懈,歷經千辛萬苦,終于走到靈山,取回了真經。《西游記》只是一個神話,但它說明了一個道理,在一個集體中,每個人的性格都有所不同,但只要大家能團結一致,鍥而不舍,不論什么困難,都一定可以戰勝,當然,最后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大家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