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銀島讀書心得500字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金銀島讀書心得500字篇一
通過閱讀中國臺灣作家龍應臺所著的《目送》一文,我真正感受到了距離產生的溫度。本文以富含哲理的文字講述了作者的兒子華安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與父母相處的不同方式:華安上小學時,總愛用膽怯的眼神打量新環境,一步三回頭地用稚嫩的小手向"我"揮手;十六歲時,華安漸漸長大,去美國時,在機場"我"依依不舍地擁抱他,而他的眼神里卻沒有了昔日對父母的依戀,甚至沒有回頭,快速閃入機門;二十一歲時,他與"我"漸漸疏遠了,我只能默默地目送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從這篇文章里,我讀出了作者心中的五味雜陳。既有孩子長大獨立帶來的欣慰,又有孩子不再依戀自己而產生的淡淡憂傷和落寞。
正如我們剛剛進入初中生活,有許多的困難挫折需要我們獨立、堅強地去克服,我們不能再依靠父母的力量。就如同雛鷹總要離開溫暖的巢穴展翅高飛;輪船總要離開停泊的港灣揚帆遠航;我們長大后也總要離開父母的懷抱,獨闖天下。那時,父母只能目送著我們越來越遠的身影,默默地化作來自內心的力量,支持、欣賞著我們。
隨著孩子的年齡不斷增長,孩子們獨立的處世態度也在慢慢增強。從最初的偎依在母親懷里,緊緊牽著父母溫暖的手,到長大后的獨立自主。雖然我們長大后和父母的空間距離在逐漸拉大,但和父母心靈之間的愛的距離卻沒有縮小,這種愛始終像一團熾熱的火焰,在溫暖著彼此。它像一條紐帶,把彼此的心靈連接在一起。
于是,正如書中所悟,"我"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子女與父母之間空間距離的拉長,代表著我們已經進入人生中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但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心靈的距離卻不能隨之變得遙遠,而是要讓彼此心靈摩擦出的火花,照亮我們的整個世界!
金銀島讀書心得500字篇二
看完了這個不是結局的結局,心,突然好痛。深秋的黃昏,孤獨的佇立在窗口的身影,看紅葉殘忍的凋零,手中捧著一本《幻城》。
一次又一次的重讀這個戛然而止的結局,一次又一次的心痛,淚仿佛被蕭瑟的風吹干,怎樣也流不下來:請你自由吧。
讀郭敬明的文字,也是不久前的事情,當初只是驚奇于他對文字爐火純青的駕馭本事,亦剛亦柔,能放能收,時而奢華的不真實,時而又被他感人至深的悲慟所折服,在他的文字下,我沒辦法控制自我,以往尖叫,以往流淚,以往默然。
而翻開這本《幻城》,卻讓我欲哭無淚。或許文筆還略顯稚嫩,或許情節還有些牽強,卻用只言片語,渲染出一片冰冷的世界,10年的大雪,將人的心也凍結,當春寒料峭時,枝頭最終綻放出多多櫻花,卻瞬間頹敗的凋零,沾染上血的腥紅。
他此時的文風,不像《小時代》里的那樣冷酷無情,而是如此的唯美與凄涼,鋼筋水泥和櫻花雪雨都是冰冷的,而卻是如此迥然不一樣,一個是陰森的,帶著諷刺和輕蔑,用濃墨重彩,一筆一劃勾勒出一個龐大而復雜,物欲橫流的世俗,一個則是憂傷的,輕輕的,淡淡的,如同水墨畫一般,渲染出一場雪后的草原或是一片看不見盡頭的櫻花林,人的身影若隱若現,銀白的發拖在地面,眼神中淡淡的傷使畫面模糊不清。
他們的故事太過慘烈,到了最終,一切恩怨情仇,都在一瞬間,擦肩而過,哥哥殺死了弟弟,而在弟弟涅盤之后,卻同樣殘忍的將他最愛的哥哥殺死。
是的,他們最終是在一齊了,可是,他們只是兩具冰冷的尸骨,倒在了一齊,臉上掛著笑,溫暖如春。
然而,他們終還是會被風雪掩埋。
我從來也不愛看幻想小說,單純的虛構、杜撰,蒼白而粗糙,結局只是殺的昏天黑地的一場仗,最終終結,或是一段無中生有的糾結,真相大白。而《幻城》,明知是虛假的,卻真實的讓人無法否認。
櫻花開遍了枝頭,人,卻已不在,從他的`文字中,處處看到“櫻花”這兩個字,每當悲傷開始蔓延,便點染上幾片櫻花的凋零。
雪是白色的,但在廝殺后,滿眼是醒目的紅,在他的文字中,雪,一下十年,沒有盡頭的雪地上,發生了很多,很多。
紅蓮開滿了大地,所到之處,滿暖入春,在他的文字中,愛便是紅蓮,但這份愛,卻永遠,也無法變成幸福,因為,這是血的色澤。
櫻花,雪,紅蓮,悲涼,悲憤,愛,這或許就是——《幻城》。
金銀島讀書心得500字篇三
從中,我知道了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它不會說為誰而停下前進的腳步,也不會說因一些事而時光倒流。時間猶如鐘般發出一陣陣清脆的聲音,“滴答滴答”聲經常回蕩在我的耳邊,我知道,這是時間正一秒一秒地減少。然而,我們的生命 的時間也一秒秒地減少。
時間流逝得飛快,已是20xx年了,我們還是無所作為,作為十一二歲的我們,有什么作為呢?只有玩罷了,只有浪費時間罷了。我覺得我們應該把玩的時間用來學習知識,把喝咖啡的時間用來看書,這樣豈不更好?
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對呀!時間真的過得很快。左眼一眨,右眼還沒來得急眨,就已過了十幾年了。這十幾年來,我們學過什么?可能真的不記得了。我們只知道,時間來的匆匆,去也匆匆。曰:“歲月不待人”。時間就是趁我們懶惰的時候,從我們身邊不知不覺地溜走了。它走時,不跟我們打一聲招呼,也不跟我們說個再見,甚至連頭也不回便匆匆地走了。
孔子 曾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是呀!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如河水,日夜不停。我想,世界上什么是最寶貴的?金錢嗎?不。時間是最寶貴的。我們看不到時間,也摸不著時間,既然如此,為什么時間是最寶貴的呢?富蘭克林曾說:“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的的材料。”正是如此,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材料。即使你有億萬財產,但到你死的時候,你除了時間,什么也帶不走。所以,時間是最寶貴的。
郭茂倩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岳飛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等等。一想到這些詩句,我就想到朱自清寫的《匆匆》。
《匆匆》這片文章讓我懂得了要珍惜時間,要珍惜好每一分每一秒。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做無限的奉獻。
金銀島讀書心得500字篇四
一個人對于人生的醒悟在于自己。
在《復活》一文中,卡秋莎與聶赫留朵夫都從各自的生活中再次復活。
卡秋莎由于生活被迫淪為妓女,她與另外兩人曾誤毒死了一位商人,因此判了四年的苦役。而聶赫留朵夫是這場案件的陪審員,無意中見了卡秋莎不禁讓他追憶起了往事,他發現自己已不是那個充滿抱負的軍人而是一個沉迷于金權的偽君子。他欺騙了卡秋莎,回想起這些他自愧地低下了頭。聶赫留朵夫在心中祈求上帝清除心中的一切污垢,他心中的上帝已在他的意識中醒過來,同時也感到了善的力量,于是聶赫留朵夫決心幫助卡秋莎盡自己的力量來減輕她的厄運。但當聶赫留朵夫去看她時,發現卡秋莎變了許多,已不是那個純潔活潑善良的她了,但這并沒有使他為拯救卡秋莎而失去信心,相反卻更加堅定了。經過幾次的上訴都沒有改變原判,雖然這是一個不好的消息,但可喜的是卡秋莎在牢中對生活感悟了許多進入了—個新的世界,聶赫留朵夫也感到了欣慰些……
我們的人生觀又怎么樣呢﹖在我們眼里或許住在豪華的屋子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榮華富貴享之不盡才是至高無尚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對嗎﹖也許未必全對,“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也是一種追求嗎﹖陶淵明一生平淡,悠閑不受束縛。“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是他的人生觀?
我們不要抱著一種貪婪的信念,以為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這樣的生活顯然是空虛的,也許苦難會成為我們生活的又一個升華呢。讓我們從污濁的過去中醒悟吧?讓我們活得灑脫一些,不被一切身外之物所束縛,快快樂樂地進入一個新的世界。讓生命煥發光彩,變得有意義,有價值,就好比“吃是為了活著,活著并不是為了吃?”人生短暫,猶如彩虹,讓我們將最美好的時刻留下。
金銀島讀書心得500字篇五
記得在我孩童時,曾讀過一些魯迅的小說,可能那時年幼,看不懂它們,近幾天,我重讀了《彷徨》,讓我深深地感到先生那種深沉、憤慨,猶如匕首投槍,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復雜心情。
《彷徨》收錄1924年的《祝福》、《在酒樓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獨者》、《傷逝》、《離婚》等,共11篇。《彷徨》雖然反映了魯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更多的注意了知識分子的痛苦和掙扎,但也表現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同《吶喊》相比,《彷徨》較多的流露了作者當時憂郁、彷徨的情緒,但對于社會的分析和批判同樣是清醒和深刻的。《彷徨》中有關農村題材的作品,都是表現農村婦女命運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劇性命運,是對封建禮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訴。《離婚》是魯迅先生最后一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農村的現實,表明農村婦女的命運并沒有改變。《彷徨》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最觸動我靈魂深處的是《祝福》和《傷逝》這兩篇。
《祝福》是《彷徨》中的名篇,里面有一個我們眾所周知的人物——祥林嫂。她作為一個受侮辱,受迫害,被剝削,被奴役的中國勞動婦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軌跡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舊社會對勞動婦女的深重壓迫,尤其是精神捶殘。《祝福》把目光關注于農民身上,深刻地展示了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社會現實和農民的現狀,揭露了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兇殘本質。祥林嫂的悲慘命運表明在這個社會中窮人無福可祝,無福可言,也表明這社會的冷酷、麻木。而這一切,正反映了先生對這種氣勢,對這一社會的強烈不滿,厭惡以至憤怒。
《傷逝》是先生唯一一篇愛情小說。真的是大家手筆,有很多真理的光芒閃爍。“人必須活著,愛才有所附麗”。生活是第一要素。人首先要能好好活著,才能言愛。有愛,并不等于有牛奶和面包。子君和涓生愛的破裂重要因素就是現實生活的壓力。好在今天的女孩子比子君更幸福的是經濟上獨立了。所以,女孩,當你在愛和事業中面臨選擇時,千萬記得,沒有事業的愛猶如無根之萍,多半會飄蕩出你的視線。有立足之本才有愛,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彷徨》是先生目擊了“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協性,又一方面正在“轉變”,社會的力量需要有人領導!然而曾被“新文化運動的”所喚醒的青年知識分子則又如何呢?——在這樣的追問下,產生了《彷徨》。在這方面,主要表現了那些從黑暗中覺醒,滿肚子不平,憎憤,然而腦子里空空洞洞,成日以不平與牢騷喂哺自己的靈魂,但同時肩負著舊時代的重擔,偏見,愚昧,固執,虛無思想,冒險主義,短視,卑怯,——這樣的人們。
《彷徨》中有不少熱情向光明的人物,但這些人物也不少缺陷,夢想著深山大澤叢林伏莽的“消生”。現代人不能沒有缺陷,因為現代人是前代人的后代,而且是長期被壓迫下的人們的后代,又是被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所包圍,被種.種偏見與愚昧包圍。但是,先生并不以為這種缺陷是“命”定的,是天老地荒終日如斯的,正因為他并不信永遠會如此,所以他要無情地剝露這些缺陷的所以然與根源,也正因為他不信,所以他借著“無有”寫他的渴望,而《離騷》的句子——“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正是他的渴望的暗示。
讀著《彷徨》,我感到一陣陣的痛苦,為那時凄慘的現狀而痛苦,為那時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這痛苦之中,我又為有先生這樣清醒的人們而感絲絲安慰。每個時代都需要這樣“鐵肩擔道義”的勇者,獨立潮頭,振臂呼喊,這樣,時代才有希望,歷史的車輪才能向前推進!
金銀島讀書心得500字篇六
盼呀,盼呀,終于盼到了上書店的讀書的機會。我便像一匹餓狼貪婪的讀著!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我的感想吧。
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寶葫蘆真是一個寶貝,我要是有一個寶葫蘆該有多好
啊,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當把整本書讀完以后我的想法就變了,我認為,寶葫蘆雖然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但是更多的也許是討厭和煩惱吧!
文章是從這里講起的:有一個叫王葆的孩子,他非常喜歡聽奶奶講故事,奶奶就總是講寶葫蘆的故事,有了寶葫蘆就會變得好幸福,要什么有什么。一天。王葆自己在釣魚的時候,意外的釣到了一個寶葫蘆,他一連在地上打了好幾個滾。覺得他自己總算可以要什么有什么過得幸福了,一開始,覺得寶葫蘆真好,要什么有什么。可是到了后來,寶葫蘆卻知道了他的心事,把他要做的事全部做了,王葆沒有什么事可做了。一氣之下,就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大家,使得寶葫蘆沒有用了。這個故事中,我們發現,什么事都是要用勞動獲得的成果
從換來,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就拿這個寶葫蘆來說吧,當你覺得你要什么有什么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很開心、很快活,可是當你發現這些東西是偷來的時候,你心里又會怎么想?寶葫蘆知道你的心思,在鄰居和同學面前把我想要的東西偷來放在我手上,這不是讓我在鄰居和同學面前難堪嗎?所以,我們做什么事都不能貪圖小利,貪心的人是沒人理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少貪圖小利的人,這個寶葫蘆的故事正告訴了我們,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要用自己的勞動而換來的成果才是最珍貴的。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寶葫蘆偷了東西我若接受了,也就等于是我偷了東西,時間長了我們就會養成好逸惡勞的壞毛病。我提議,大家來一起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不偷任何東西,也不拿不勞而獲的東西。
金銀島讀書心得500字篇七
暑假里,我讀了《活著》這本書,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活著的意義……
正如作者所說:“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下,我聽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舊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我想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在這部作品中,富貴因為好賭,輸光了家產,卻僥幸逃脫土改槍斃地主一難;老醫生被打成了,結果醫院沒人會治療;春生參加了革命,最后卻被右派分子害死……冥冥當中,這似乎都是命中注定。
正如中國的老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將這句話反過來理解,也是一個深刻的道理。
余華給主人公福貴的人生苦難找到了的緩解之路——忍耐!這就使得這部作品的敘述都因這種寬闊的忍耐而變得沉郁、悲痛而堅定。
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苦難中磨煉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含著一切。不論多大的苦難降臨,福貴都把它化解在無邊的忍耐中,最終達到與孤單生活相依為命的地步。
“忍耐”是一種柔韌的品質,時刻保衛內心免遭苦難這種生活暴力的破壞。圣經里說“愛是恒久忍耐”,也就是說,恒久的忍耐可產生愛。福貴就是這樣的,他無法改變貧困、苦難、死亡的內部規則,于是用堅忍、平和的心境去注視人生,用自己特有的幽默、樂觀戰勝歲月,進入一種淡泊寧靜的境地。然而苦難真的能像余華所寫的那樣,消失于幽默與樂觀之中嗎?我想,這也未必能夠……
苦難作為一種遭遇,可以很快過去并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失。但對于福貴來說,苦難已經貫穿在了他的整個人生中,成為了他基本的存在狀況,除非他死才能消失,但死亡本身又何嘗不是一種苦難呢?
正如書后所說:“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金銀島讀書心得500字篇八
《海倫凱勒傳》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出生十九個月后,因為生病,失去了寶貴的聽力和視力。她的發聲器官雖然沒有受損,卻因無法理解到學習與模仿的刺激,所以不會說話,變成一個又聾又盲又啞的重度殘疾兒。
幸好她的父母沒有遺棄她,他們為凱勒找了一位優秀的教師——安利·蘇利文小姐。蘇利文教師不僅僅打開了海倫的心靈之窗,更改變了她的一生。從只會用手法表達意思到能夠獨立閱讀再到用口語與他人交流,海倫付出了比他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也正因為這樣,她在20世紀初期,順利的從美國哈弗大學分校雷得克利夫學院畢業。之后海倫凱勒竟成為出色的演講家,并且出版了很多著作。
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一個人的生命能不能取得成功,不在于條件的好壞,而在于有沒有奮斗的精神。平時,有些人認為條件差,困難多等作為沒有取得成功的理由,可是和凱倫比,這些困難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一個人只要胸懷遠大的夢想和奮斗的目標,就會有無窮的力量,就不會被客觀原因所束縛,就能夠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主宰自我的命運。海倫凱勒不是這樣的嗎?
夜已經深了,我卻久久不能入睡,海倫的名言“假如你明天要失明,那么,你今日要看看什么?”不斷在我耳邊回響……
在海倫10歲那年,父母為她請來了盲啞學校的薩勒教師。,薩勒教她說話,她夜日繼日地努力,反復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自我覺得讀對了為止。最終,她說話的本事和一般人沒什么兩樣了。當海倫喊:“爸爸,媽媽”時,爸爸和媽媽緊緊地抱住了海倫,流下了興奮的淚水。
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竟然與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可見,她付出了比常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她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永遠刻在我們的心中。
讀完《海倫·凱勒傳》后,我大有所悟,她一個又盲又聾的人竟然掌握了英、法、德、希臘和拉丁文五種語言,竟然能取得有如此輝煌的成就,成為一個具有世界性影響的人物!和她相比較,我們身為一個健全的人,更應當珍惜自我的每一天。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應勇敢地去應對,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戰勝困難,不向困難低頭,這樣成功永遠屬于你!正向海倫.凱勒所說:“不要埋怨別人對你設下困難,只要自我努力一把,克服那些困難,即使失敗了,我覺得也不會太悲痛,但我堅信那只是偶然,而必然則是你肯定會成功”。海倫·凱勒真了不起!
金銀島讀書心得500字篇九
1、《一片樹葉的奇跡》讀書心得
我讀了《一片樹葉的奇跡》后對我感觸很大。
書中是這樣講述的:有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在外面看見一棵樹,樹葉都一片片地掉下來。病人望著落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落完,我也要死了。”
一位老畫家知道以后,想了一個辦法:用彩筆畫了一片樹葉掛在樹上。這片樹葉永遠沒有落下來,這個病人居然活了下來。
我明白了:信念就像一個火炬,它能燃起生活的希望。我們的人生有時也面臨著“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問題,但只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念,路總會在腳下延伸,直到成功的彼岸。
2、讀《永別了武器》有感
一個告別了武器的人,不是敵人的俘虜,就是愛的俘虜.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護,實在是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數據庫,已經不需要進入的密碼,隨時都可以打開全部程序,可以讀出全部的文件.我說的俘虜,就是這個意義上的俘虜.當我把自我放到陽光下的時侯,我明白從此不能有所偽裝,隱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當我意識到抗拒的無奈,有多少時間無可挽回,有多少記憶漸漸從內心淡出.說到底,俘虜就是一個不能抵擋傷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夠的勇氣放棄希望,必須承受生存的全部壓力.本來,在屬于個人的空間,可以沉浸于獨自的幻想,可以從塵埃里開出虛擬的花朵.而一個放棄自我保護的人是連欺騙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斷地凈化內心世界.
3、《西游記》讀書筆記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杰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后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4、《海底兩萬里》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海底兩萬里》,這本書非常有意思。其中,我被《海底兩萬里》中的冰山這一節內容深深打動了。 他們在南極地區航行,在回來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多么驚心動魄的一刻啊!想想他們,在危險的情況下,他們頭腦清醒,用智慧戰勝了困難。那我呢?我從小到大都很膽小,而且在困難來臨的時候沒有勇氣去面對、去戰勝它。而《海底兩萬里》給了我一些勇氣,我應該學習他們的那種不畏艱險的精神!《海底兩萬里》雖然只是一本冒險小說,但它卻給了我許多的勇氣,它讓我勇敢地去面對現實,不能膽小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