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美術教案匯編6篇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應知:通過觀察和體驗,了解卵生動物的孵化過程,知道哪些動物是卵生動物。
應會:能夠展開回憶和聯想,自由大膽地用繪畫方式通過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一件表現小動物破殼而出時的作品。
情感:能夠體驗生命誕生時的艱難和獨立自主的精神,感受生命力的頑強以及獲得新生的喜悅和自豪,從而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回憶與聯想動物出殼的生動情景,利用多種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鼓勵創新、表現出生動的畫面。
教學難點:
表現自由性和不同動物的特點,通過欣賞、鼓勵等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學習材料:
1、孵化過程的圖片資料、美術教具等。
2、鉛筆、水彩筆、繪畫紙、卡紙等。
教學設計:
一、歌曲導入。
1:播放歌曲《小雞出殼》。師生跟著音樂感受小雞出殼時歡快的節奏。
師:這首歌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情景呢?小雞從哪兒出來了?
(生回答:小動物要出殼了)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出殼了》。師畫出小雞出殼的情景。
2:出示課題--出殼了
二、感知體驗。
1、師:只有小雞是從殼里出來的嗎?
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卵生動物。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從殼里出來的小動物的圖片,看看哪些是你不知道的?(課件出示出科小動物的圖片2-9)
2、師:你們知道那些小動物從殼里出來后的樣子嗎?
生說自己見到的小動物出殼后的樣子。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雞出殼的情景,看看和剛才的小朋友說的一樣不一樣。
3、播放小雞出殼的視頻(課件10師配音)
瞧!生命的誕生是多么神奇呀!
剛才的小雞在出殼的時候它的爸爸媽媽幫它了嗎?(生:沒有)小動物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從殼里鉆出來。這樣它們才能獨立的生活下去。(播放課件11)
同學們猜一猜小雞從殼里出來后會說些什么,干些什么?(課件12)
生回答教師出示課件(13-16)
4、師:你想不想體驗一下小動物從殼里鉆出來的感覺?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動物出殼的游戲。(師配音,生做動作)
5、師:你是什么寶寶呀?你是用什么方法從殼里鉆出來的?(生回答)
6、師:好不容易從殼里鉆了出來,多么奇妙呀,如果能把這美妙的一刻畫下來,那該多好啊!瞧!真有幾位寶寶把它畫了下來,看看他們畫的是些什么小動物,又是怎樣畫的?
(指導從蛋殼的形狀和蛋殼裂開的樣子觀察)
7、小組交流:你想表現小動物破殼而出的情景,還是它們見到媽媽時的畫面?
(指導學生注意構圖和背景的添加)課件17 8、請你們試著畫一畫小動物破殼而出,來到這個世界時高興的樣子,表現它們見到媽媽時的情景。(課件18)
三:指導學生創作
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創作一幅小動物破殼而出的作品。
作業要求:
1.構圖完整,能夠突出主要內容。
2.注意主題和背景的顏色,背景的顏色襯托突出主體。
3.畫面中要注意媽媽和寶寶的關系。
小畫家們,動筆吧!(教師巡回輔導)
四:作業評價。
請同學把作品張貼到前面的黑板前,說說自己喜歡的作品,并說明原因和感受。
1、學生自評,互評。
2、教師點評。
3、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五: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見證了生命的奇跡,其實每個小動物的出生都需要爸爸和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呵護,所以我們都要珍惜生命,要關愛那些和我們一樣有生命的小動物,只有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多姿多彩。
六:課后拓展。
出示圖片,提問:人有可能從蛋殼里出來嗎?下去以后收集人是從哪兒出來的資料。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色彩的對比
教學目標:
1、認知:學習和運用色彩的對比知識,掌握對比技巧。
2、能力:運用補色對比的特性來配置圖案完成一幅馬勺臉譜。
3、情感:感受對比色強烈跳躍的情感特征。體驗運用補色對比的手法表達自己內心的強烈情感。
教學重點:
感受色彩對比的效果,培養學生對色彩美的表現力。 教學難點:
大膽運用色彩對比知識于創作之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英國畫家用補色對比配置的作品《尼克爾斯峽谷》。請說說你對這幅畫的色彩感受。
師:同學們,這是英國的尼克爾斯大峽谷,誰能說說它是什么顏色的呀?那么在畫家筆下會怎樣去表現呢?看 畫家運用的色彩給你什么感受?
2、多媒體演示導入色環,師:色彩的選擇是非常豐富的,但是色彩怎樣搭配才最具相互襯托的效果,使畫面艷麗醒目呢?(運用對比色)
二、講授新課
1、色彩三要素:色相,純度,明度
2、色彩對比:
A:同類色對比:
同一色相的顏色對比
如:大紅、深紅、朱紅、粉紅等
特點:色相相同,個性差異小,對比效果極弱。畫面比較柔和,不刺眼。
舉例:幻燈片,圖片-------學生們的衣服等
B:鄰近色對比:
在色環0---40度的顏色。
如:紅---橙橙---黃黃---綠綠---藍
藍---紫紫---紅
特點:統一,色彩富于變化、柔和、過渡自然
舉例:幻燈片,圖片-------學生們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C:對比色對比:
在色環上0---180度的顏色對比。
如:黃--紫紅--綠藍--橙
特點:對比效果極為強烈,給人強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 舉例:幻燈片,圖片------學生們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紅綠燈,警示牌,舞臺服等等。
3、對比色對比如何取得協調、搭配?
(1)利用面積的不等
(2)加中性的灰色(黑加白)
(3)加裝飾邊(金、銀、白邊)
4、欣賞圖片,尋找生活中的對比色。
師:清潔工的衣服為什么是橘紅色的?學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別人撞他。師引導提醒:這種色與周圍環境。學生一起說:對比強(引導學生觀察事物比較的觀察)
師:動手術的醫生為什么穿綠色的?學生議論紛紛。師:色彩對比除了前面我們說得給人們影響,強烈的互補色還可以緩解人的疲勞,因為血是紅色的,與綠色的衣服是互補色,這樣穿醫生可以更好的做手術。
分析教材畫家作品中如何運用對比色,及民間藝術品中對比色的作用。
三、藝術實踐
1、作業布置:運通色彩的對比進行《掛虎》色彩填涂。(發給學生老師準備好的掛虎黑白稿)
2、展示范作,分析如何運用對比色填涂。記得我們在四年級的時候就學過對稱方式,在這次掛虎填色的作業中,一定要將你的對比色填的對稱,這樣會讓它更具美感。
3、輔導學生完成作業。
四、展示評價
1、學生自我展示作業。(讓學生毛遂自薦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將自己認為運用對比色最好的地方說出來。)
2、小組間互相評價。(老師講教師后方的黑板劃分為4個區域,讓每組挑出6副最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粘貼,小組間走動瀏覽,每組派代表進行談論感受)
3、教師點評總結。
五、課后拓展
出示部分民間作品,引導學生回家進一步實踐,可以設計一些民間物件的形象進行填色或用對比色畫一幅畫。
二是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學校的圖書館要裝修,選擇色彩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2、兒童游樂場的大型玩具為什么顏色都比較鮮艷?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更為廣闊的生活中,讓學生明白美來自于生活,美應用于生活的道理。 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分為四個部分:課題、強烈對比區域、柔和對比區域、色相環區域。
縱觀全課,我努力體現引導和探索,讓學生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學習。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理解把握和設計。
教學反思
在學習色彩畫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認識色彩的對比,用強烈的對比色來表現生活,是小學生學習色彩畫需要解決的問題,孩子們喜愛用對比強烈的顏色來畫畫,有時畫的好,有時畫的不好。通過了解色彩的對比和欣賞和分析對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對比的運用效果,有利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去認知色彩,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色彩對比中的美感,從而培養學生對色彩熱愛的情感,提高繪畫興趣。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情操,了解家鄉或城市的發展歷史。
2、發展學生觀察、記憶的形象思維能力與繪畫造型能力,畫鄉村或城市的各種變化。
教學重難點:
畫鄉村或城市的各種變化。表現家鄉樓房建筑的特點。
教具學具:彩紙、圖畫紙、彩筆、蠟筆、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你了解家鄉的歷史嗎?以前家鄉的面貌是什么樣子,讓我們通過圖片來了解家鄉的模樣。
2、新授:
(1)讓同學來說說以前家鄉的樣子。
(2)師: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家鄉發生的很大的變化。讓同學來說說家鄉的變化。
(3)通過圖片來了解家鄉的變化。
(4)欣賞用不同方法描繪家鄉景物的圖片。
(5)引導學生利用所帶家鄉景物的圖片進行拼貼。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剪拼圖片中的建筑物或用畫的建筑物粘貼
四、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會走的玩具。
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協作精神。
3、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設計和制作,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難點:如何種使玩具走起來
教學學具:師:舊掛歷紙、包裝紙、蠟筆、水彩筆、剪刀、膠水、彩色紙等各種繪畫和手工材料。生:制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檢查用具
三、導入
1、出示會走的玩具,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導出課題。
師:小朋友門,老師這兒有一個小玩具,同學們仔細觀察和思考:小玩具和我們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討論、回答。
四:授新
1、總結學生發言,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的小玩具會走,可是它為什么會走呢,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讓小玩具走起來么?仔細觀察,四人小組討論。
2、示范說明集中會走的玩具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師:真好,通過同學們的觀察,大家發現了,要玩具走動,必須是腹部貼地挪動身體。而我們今天制作會走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非常好,知道了它,我們就能制作出會走的玩具了。
3、欣賞其他學生作品,開拓學生的思維。
師: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們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還有不同的裝飾方法。(畫、撕剪啊、拼貼等造型手段進行美化。)
五、布置作業: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知道制作會走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馬上動手制作玩具嗎?拿出你們的材料,開動自己聰明的腦筋,做出一個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會走的玩具。四人小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誰的玩具走的最好,最長。比一比誰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
六、制作
七、拓展:
今天我們初步學習制作會走的玩具,而且我們把一些廢品裝飾后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玩具,生活中還有許多的“廢品”有待我們發現進行裝飾,充分利用成為有用的物品。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著重介紹色彩知識。色彩知識在小學階段是一項系列知識,有三原色、三間色、復色、色相、對比色等等,這些都以原色為基礎。本課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了解原色之間相互混合,可以產生許多色彩變化,并學習應用,裝點我們的生活。從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研究能力,掌握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
2、掌握用原色調配間色的技能。
3、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膽運用喜愛的色彩,培養運用色彩的能力。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三原色和三間色及其色彩特性。
難點:掌握原色與間色的色彩關系,學會用原色調和間色的調色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水粉顏料、毛筆、小水桶、最喜歡的色彩畫。
(教師)課件、顏色水、一次性杯子、顏料、色塊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雨過天晴后,天空會出現一道美麗的彩虹。彩虹由幾種顏色組成?(紅橙黃綠青藍紫,出示相應的色卡。)
彩虹的形成原因:氣象學中的“光學現象”,陽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點,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七彩光譜。(科學常識)
2、圖片對比:無色的世界與有色世界的對比(課件展示由無色到有色)
身邊處處有色彩,我們的生活更離不開色彩。
3、圖片展示:生活中色彩運用的.圖片(美食、服飾、室內設計、文具等)
(二)講授新課
1、引入課題:我們生活在一個色彩的世界里。他們或熱情奔放,或含蓄典雅,在街頭、家庭、在人們的衣裝和生活用品上顯現,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使生活變得生動而多彩。
色彩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不同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色彩的三個基本要素。
(1)色相:
面對一籃新鮮的蔬菜,我們一定被他們美麗的色彩所吸引,這里都有些什么顏色呢?紅辣椒、綠生菜、紫茄子、橘黃的柿子椒??每種菜都有獨特的色彩面貌,我們稱這些色彩面貌為色相。
(2)明度:顏色還有深淺不同,如刻本2頁中草莓的紅色就有深淺的不同。我們稱這些深淺的程度為色彩的明度。亮色是高明度,暗色是低明度。這里所說的高與低是相比較而言的,不是絕對的。
(3)純度:色彩的純粹單一程度,即鮮艷程度,叫做色彩的純度。
女孩穿著白背心和玫瑰色短褲,老遠走來,鮮明的玫瑰色是很搶眼的,說明它的純度高。在色彩的家族里,三原色和間色是高純度的顏色,間色與其它色混合成的復色,由于經過二次調和,純度就會降低。任何色彩加進黑色或灰色,純度就會降低。
(4)色彩的冷暖:色彩還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冷暖的感覺。一切讓人看上去感覺或聯想到溫暖的顏色,如紅、黃、橘等色,都屬于暖色。讓人感覺或聯想到寒冷的顏色,如藍、青、紫等色,都屬于冷色。當然冷暖也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同樣是紅,加黃調配出的橘紅和加藍調配出的紫紅冷暖差別是非常明顯的。
2、色彩搭配表現心情感受: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表現人的喜怒哀樂。
3、色彩搭配表現四季:用同一張場景的圖片,搭配不同的色彩,表現出一年四季不同的感覺。
4、色彩搭配知識:
(1)有秩序性的色彩排列在一起比較和諧,能形成不同的明暗層次。
(2)對比強烈的色彩搭配會讓人感到活潑、跳躍。
出示課本第24頁圖片欣賞并思考課本上的問題。
提示:靚麗的色彩表示開心、愉悅。
灰暗的色彩表示難受、郁悶。
(3)這兩組餐桌在色彩設計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較喜歡哪一組的色彩,為什么?
(4)分析一下左圖都有哪些顏色?明度、純度、冷暖的變化體現在什么地方?
(三)作業(男生和女生各自選做)
1、男生為男孩的校服和運動服進行色彩搭配并填色。
2、女生為女孩的校服和運動服進行色彩搭配并填色。
(四)作品展示
分男生、女生進行作品展示,以競賽的形式,評選出“最優秀的色彩搭配師”。
(五)思考
1、練一練:分析課本第25頁右圖上中生活用品中的色彩,哪個顏色比較暖,哪個顏色比較冷?
2、思考與討論:試舉例說說色彩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課題:尋找美的蹤跡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知識:認識肌理,從整體和局部尋找美、體會美
2、技能: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3、情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構圖
教學難點:從多角度發現事物的美。
教具學具準備:數碼相機、牙刷、吸管、水粉顏料、水粉筆、墨水、宣紙等
課件內容:
1、不同數量花的欣賞
2、長城遠近照片的欣賞
3、樹林、沙漠以及樹葉、沙粒的欣賞圖片
4、肌理圖片的欣賞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不同的數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美)
1、請學生欣賞一朵花照片、幾朵花照片和許多花的照片。
教師分別請學生談談對三張照片的體會
師:小結:一朵花明朗清晰、幾朵花重疊綻放,許多花絢麗多彩。
2、揭示課題
我們一起來《尋找美的蹤跡》。(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請學生欣賞長城的遠觀和近看的圖片。(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遠近的不同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美)
教師再分別請學生談談對三張照片的體會
師小結:近處的長城威嚴壯觀,遠處的長城宛如一條長龍盤旋在山間。
教師啟發學生:古代詩人杜甫曾有一首詩來形容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也是來形容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美。
2、請學生欣賞樹林、沙漠的照片(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宏觀和微觀,整體和局部都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美)
提問學生:從這些自然的景色中,還隱藏著哪些美的蹤跡呢?
小結:這些景色都是我們平時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樹很美,片片的樹葉也美麗。無限的沙漠很美,顆顆的沙粒也很美麗。
3、學生用這種排比句的形式表達自己找到的美麗。(設計意圖:開拓學生思維,從不同角度發現美的蹤跡。)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麗,滴滴水珠也美麗。
我家的房屋很美麗,整齊的磚瓦也美麗。
我們的學校很美麗,……也美麗。
4、欣賞肌理圖片。(設計意圖: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肌理現象,找尋肌理制作的方法。)
自然界的肌理圖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圖片。(制作的肌理圖片表現點和線的各一張)
在欣賞照片肌理現象中,提問學生:你覺得它們象什么?
在欣賞制作的肌理圖片中,提問學生: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制作肌理圖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葉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制作肌理圖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皺的紙張沾墨,然后打開后的效果。
學生討論
小結:線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紙渲染等方法
點可以用牙刷、噴壺、水彩筆點等方法進行制作。
教師在學生回答時,演示其中一種到兩種方法。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作業設計:
可以用數碼相機直接拍攝風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業評價:
學生相互欣賞,通過師生互評對作業進行評價。
五、拓展:
(1)用照相機記錄事物的發展過程,如植物的生長、季節的變化、昆蟲的演化等。
(2)比比,看誰的照片拍得好。
教學反思: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節課就是用相機來記錄我們身邊的美,如何用一顆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心來尋找美的蹤跡。